"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堂语文课,老师把每个人都叫了起来,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我的小学同学们,大多数的答案比如都是科学家、医生、解放军,还有就是当大官的也有。可是老师问我的时候,我当时只是单纯简单的告诉他,我长大了要开拖拉机。老师都觉得,我这个人可能是孺子不可教也的那种人。"刘零,40岁,重庆人。对于这堂课为什么记得清楚,因为他说,开车一直是他的梦想。
1990年,初中毕业后的刘零成了待业青年。那个时侯,香港的黑社会电影(如《古惑仔》系列)对四川的年轻人荼毒很深,特别是十七八岁这些还在叛逆期的青年人,经常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拉帮结派,整天打打杀杀的。而刘零,也加入了。"那个时侯经常在外游荡,觉得自己讲义气,每天都在打抱不平,所以给家里带来不少麻烦。弄得家里不是今天给这家道歉,就是明天上那家赔钱。"
"为了让我走上正道。父母想尽了办法,光靠严厉管教是没有用的。于是就答应让我去从事我喜欢的事情。我想那当然就是开车了,于是父母就花钱给我报了驾校。"刘零说,其实那个时候纯粹是因为社会风气使然,自己并不是想成为坏人,而且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最多也就是打打架。
开车的生活,终于把刘零的心思给收住了。"进驾校时,我对车的知识也就是比如踩刹车车就停、加油门车就跑,离合器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不过那时人年轻,学东西很快,对卡车也很狂热。上驾校那阵,晚上做梦都在开车,被子经常被蹬到了地上。那个时侯考驾照非常严格,我们那一代人都记忆犹新。实际操作要学半年,理论要学一个月。考试也比较严,考完后拿实习驾照1年才能换正式驾驶证",刘零骄傲地回忆道。
让刘零和他父母高兴的是,刚刚拿到驾照后不久,刘零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就在当地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找到了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0年。
"1992年我们单位(汉江油田万州分公司)招工,我也就参加了工作,因为有驾照所以就分配到了车队。记得最开始开的卡车,是原装进口日本五十铃的平头货车,载重7吨。车非常漂亮,性能也好,可惜天天被用来拉石头修路。而且由于是走私车上不了户,我没开几天车就被调走了。后来单位给我换了一辆东风的自卸车,挡风玻璃还是两块的那种,气动雨刮器还经常坏。虽然车况已经不太好,但是因为自己喜欢东风车,所以心里还是喜滋滋地天天在工地上跑。关键的是,这个时候我练就了终身受用的技术,就是修车技术,因为年头久了,车子的毛病也渐渐多了",刘零笑着说。
1993年,驾驶技术过硬的刘零,单位也给他换了一辆"新的"旧车,还是东风--东风140载货车,而且他被允许跑长途。"终于可以跑长途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年轻人,特别想出去看一看,跑得越远越好,别人不想去的地方,我都自告奋勇地跑,因为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精彩了。"刘零说,作为大型国企,那个时候单位的好车还真不少,除了当地产的红岩卡车,还有进口的日野、斯太尔,还有后来的老黄河和解放141等。"如果别的司机请假了,而我正有空,我都愿意去顶班,就是想感受一下不同车辆。虽然单位从来不让我碰新车,但就是这些老爷车,我也很喜欢。"
因为接触过各种卡车,而且都是些老爷车,所以刘零的修车技术也越来越好。特别是经过20年与东风卡车的朝夕相处,他对东风车就像亲人那样熟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辆EQ140拆散了,我可以把它装回去。磨发动机气门、调气门、调油路电路,甚至发动机大修,我都能搞定。我开的那些车经过我自己的修整以后,特别省油,然后剩下来的油,可以跑跑私活,赚点外快,呵呵。"
2002年,一直开"二手车"的刘零终于得偿所愿开上了一辆崭新的卡车--东风运煤王,装配160马力的康明斯发动机。"从跟我到现在,这辆车已经有整整10年的时间了,我非常爱惜它,连车面都没有刮花过一下,也没有出过任何大修。"他说,这辆车让他省了不少心,让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做好一个卡车司机,撑起自己幸福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