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车多了,修车生意不如从前了”
于师傅和徐志强打完招呼,便径直走向了旁边的轮胎维修铺,和记者聊起了他和天龙故事。于振荣与车结缘要说到他19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刚学会开车,便经朋友介绍,拜了一位师父开始在路边摆摊学起了修车。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师父便从发动机开始教起,把整个发动机拆开,然后告诉我每个零件的用处和怎么安装,我就找着他说的学着再装一遍。”于振荣说非常感谢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车,所以才有了这么多宝贵的修车经验,而正是这些经验让他现在养车得心应手,“那时候的车相对来说没现在这么复杂,而且大车特别容易坏,有时候下午刚修完,第二天中午车子又出毛病了,修得多了,自然手艺也就上去了。”蹲在车旁修了二十年车的他现在基本对于车没啥困惑了,最复杂的发动机一过他手,只要不是电子原件的问题,他都能修好。
“现在的车不好修了。”于振荣感叹到。原来这之前的车容易坏,而且都是以修理为主,以换件为辅,真正考验的是手艺,而现在的大车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技术水平和二十年前都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天龙不爱坏”是他最深的感触。“原来豆罗镇的车很杂,什么牌子的都有,但现在天龙车多了,我渐渐发现生意就不如从前了,东风天龙车很少出毛病。”天龙车在当地市场火了之后,于师傅特地跑到了忻州的服务站购买配件,全是用的原厂件,“现在当地的司机都不会选择副厂件,我们也爱让他们配原厂件,用了心里踏实。”
这几年,于振荣一般都不亲自“趴地”,修车的任务都直接交给了请来的修车师傅,偶遇到朋友们的天龙车出点小毛病才亲自动手,于师傅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徐志强和郑万根,露出了微笑。“那您自己还跑车,是愿意车容易坏,还是希望车坏得少点呢。”笔者问了他一个矛盾的问题。于师傅想了想说,“还是希望车坏得少点,这样大家都能挣到钱,多开心啊。”大家一听都乐了。
东风天龙就是省心
2010年3月,于振荣平时和大伙聊天,觉得自己这么了解车不养不车就太可惜了,便决定自己也买台车养车试试。选车的时候于振荣自然不会发愁,虽然没跑过车,可这各型号车的内在结构,他早已烂熟于心,车的优缺点他都清楚。
“要动力强劲又适合当地的跑车路况,当然还是选择东风天龙。”第二天,他就跑到了忻州的东风4S店订了台340马力的天龙,不过等他提到车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年,当地的买车的人特别多,也让村里天龙车的保有量大幅增加,成了名副其实天龙村。“我对比过很多国产品牌的发动机,只有天龙是最让我满意的,重量轻,比功率、比扭矩比别家都大,而且发动机的设计很巧妙,噪音低、冷启动性能好、耐久性强,即便是有些小问题,维修起来也非常方便,跑个80万公里完全没问题。”于师傅对于天龙的发动机总成非常满意。
和记者聊起他那辆正跑在河北高速上的天龙,于师傅说自己已经不跟车了,因为没必要,用了一年多,这辆天龙从没出过啥毛病,“我现在都没看过自己车的发动机呢,”于师傅骄傲地说。“有时候想想,我的汽修铺该打烊啦,天龙的变速箱和后桥几年都不坏,而像发动机厂家直接保你五六年。说到底就因为东风天龙不坏啊。”采访快结束,于师傅跟记者开玩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