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关爱客户从此永恒

2010-08-25 13:53:34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探春远嫁的一段感慨。如果把这几句诗放到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卡车司机身上似乎也很贴切。从三年前陕汽联合新华信发布的首个《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以及近期记者的调查看,现实生活中的中国卡车司机其实就是诗词中的一个又一个远行的悲壮样本。

  调查显示,中国的卡车司机一年之中有超过80%以上的时间远离家乡及亲人在路上行驶。受经济条件限制,跑长途的时间基本上都在颠簸的车上睡觉休息。在这个从业人员超过1300万的行业中,超过一半比例的从业人员患有颈椎病、胃病等各种疾病。更甚之的是,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行业之中,有接近41.4%的司机单次疲劳驾驶超过了9个小时,安全隐患突出。历数近年来全国出现的多起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多与长途卡车司机疲劳驾驶有关。除了工作时间长,司机为了提神经常要抽大量的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更大之外,在如影相随的寂寞路途之上,伴随着这些卡车司机的还有遥想的千里相思,对于这些铮铮铁骨的好男儿来说,在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儿之时,也许唯有两行热泪相伴。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运输战线上庞大的劳动者群体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神话。根据我们的调查,如今战斗在卡车物流市场上的人员,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从业的数字可用蔚为壮观来形容。在山西、陕西、内蒙等中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的村镇几乎"全民总动员",户籍人员皆以卡车司机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但恰恰是这个从业人口重多的社会群体,以往却从未走进主流社会的视线,并一度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他们生活条件简陋,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忍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为多变的运输环境和安全问题所困扰、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敬,有时甚至会受到一些无端的误解。

  但这种状况如今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近几年来,随着相关产业的介入,以及媒体此起彼伏的呼吁,卡车司机这一逐渐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的实际生存状况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陕汽就曾经通过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活动使卡车司机这一特殊群体由幕后推到了前台。

  2006年5月,陕汽开启重卡行业"省油用户夏令营",首开重卡行业服务模式之先河;2007年4月,陕汽联手新华信国际咨询公司隆重发布《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率先揭开了卡车司机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同年6月,陕汽倡导的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在古城西安温馨起航,中国的卡车司机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2008年7月,第一首属于卡车司机的歌曲宣布产生。今天,当时间运转到了2010年之时,由陕汽主办的《中国卡车司机》杂志问世。卡车司机这一特殊群体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杂志。

  时光荏苒,尽管卡车司机的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但在陕汽以及其他有高度社会感的企业的关注之下,卡车司机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好却已是不争的事实。需要说明的是,持续关注并改善卡车司机生存状态,不仅仅只是与陕西重汽"德赢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也不仅仅只是陕汽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大家一起来响应这个倡议,无数卡车司机的生存状况就会得到好转,社会就会增加更多小康的幸福家庭,减少安全隐患,和谐社会就多一份保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工程,因为长期关注,才使得关爱得以永恒。

作者:佚名 来源:卡车网[www.chinatruck.org]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