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成都吉盛:从“雾里看花”到“一览无遗”

东风商用车 2012-06-21 13:31:34
品牌首页

  "分品系营销之前,我们感觉已经把市场做得很好了,其实是雾里看花,分品系营销之后,就拨开了重重浓雾,一览无遗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的市场缝隙可以挤占。"成都吉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成都吉盛")董事长刘启章对分品系营销有着自己的切身感受。

  刘启章,一个幽默风趣,喜欢用形象的比喻揭示深奥道理的企业经营者,对于分品系营销,最初多是调侃,却少有好感。但在决定实施分品系营销之后,他以富于魅力的形象带领着100多名员工在浓雾中穿梭,柳暗花明之时,忽然发现追随者已达200多人。

  为啥要分

  2009年之前,成都吉盛每年的销量也可以达到1000多辆,其销量贡献在全国的东风商用车经销商中相比也是佼佼者,日子过得也很舒服。2009年,市场销售总部开始在各网络成员中推广分品系营销的策略,刘启章像一些经销商一样也有疑惑:分散经营会比一起经营更好吗?这样不是要增加人力成本吗?

  鉴于市场销售总部推行分品系营销的力度,刘启章咬咬牙:"分吧!"当他开始着手分品系的时候,才真切地体会到人手的不足。他根据四川的客户类型,将业务分为重载、重工、中载和专用车品系。"以前一个区域,一个人就能搞定,现在分为四个品系,就需要四个人。"刘启章说,"这就像兄弟分家一样,一分家,发现房子不够了,地不够了。"由于分品系后人员的缺失,成都吉盛的销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不如分品系以前。刘启章不得不加紧招人,而转机也发生在人员配足之后。

  发现市场缝隙

  在分品系营销最初的低谷时,刘启章尽管心有顾虑,但没有急于否认这个新式的营销策略。他试探着给每个品系增加一到两个人,销售业绩开始有所好转。随后,各个品系的业务员又逐渐地给刘启章带来了各种惊喜--他们发现了以前没有捕捉到的市场缝隙。新增的市场要求新增人手,新增的人手又会发现新的市场,如此循环,成都吉盛的业务员从分品系之前的20个人增加到目前的60人。

  刘启章以专用车品系为例,给记者讲述了分品系营销之后业务员给他带来的惊喜。以前,刘启章并没有在意专用车的销量,业务员也一样,大家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天龙和天锦的销售中,所以成都吉盛每年只能销售几十辆专用车。分品系之后,专用车品系经理带着业务员发现了潜在市场。

  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彭州市,有几个较大的水泥厂。如果能把东风散装水泥运输车销售给他们,将带来很大的销量。专用车品系经理试着与这几个水泥厂接触,结果发现都是外地的物流公司在承运他们的业务。刘启章了解情况后,跟业务员一起开始研究如何攻下这块市场。他们发现,之所以外地物流公司服务本地的几家水泥厂,原因是本地的物流公司不专业。而外地物流公司尽管专业,但有运距远,成本大的劣势。

  刘启章找到几家本地的物流公司,将市场研究报告分享给他们,并帮助他们更加专业地作业,再凭借着本地优势打入那几家水泥厂。成都吉盛与物流公司的合作成功了,他们顺利地进入水泥厂,东风散装水泥运输车的销量也增长迅速。目前,东风散装水泥运输车在四川的市场份额占到50%以上。

  刘启章深有感触地说,"分家"之后,业务员更加专业了,同时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一块市场,营销和服务的水平也会随之上升。"这样,我们就发现了很多的分品系之前看不到的市场。"随着分品系营销的日渐发力,成都吉盛的销量也与日俱增,以前每年只销售1000多辆车,分品系之后,去年成都吉盛就销售了2400多辆车,而今年只一季度就已经销售了800多辆车。

 

作者:陈五林 来源:东风商用车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延展阅读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