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过2亿TEU(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英尺的标箱作为标准),比上年增长6%,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海铁联运的总比例依然没有超过2%,与国际大港30%—40%的比例仍相距甚远。”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呼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分重要而紧迫。”
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汪亚平说,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首先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需要。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和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发展多式联运对加速要素流动、强化区域协作、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十分重要,也有助于国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立物畅其流的市场大通道,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次是发挥综合交通优势,降低总社会成本的需要。以湖北省为例,沿长江主要港口有17个,与铁路接轨的港口仅有6个。因铁路未接入港口,导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如武汉阳逻港至铁路最近货运站仅20公里,但集装箱汽车短驳费用在800元左右,超过上海至武汉水运费用的一半。同时,单一的物流运输方式效率较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加工制造时间占生产周期10%,其他90%的时间耗在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待等方面。如成都至上海,如果走水路运输,用时在10至12天,如果采取铁水联运的方式,只需要6至7天。因此,多式联运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等比较优势,发展多式联运,将进一步完善社会物流体系,压缩物流时间,提高整体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其三是推动交通运输体系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铁大规模建设投用,铁路既有线能力充分释放,各种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需求越来越迫切,多式联运增长十分迅速。以武汉铁路局为例,201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较2014年增长了近20倍。但同时,多式联运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2015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过2亿TEU,比上年增长6%,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海铁联运的总比例依然没有超过2%,与国际大港30%-40%的比例仍相距甚远,需要加强研究和积极探索。
汪亚平建议:一是将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各种交通方式配置衔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发联运产品和配套服务,实现民航、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出行。二是建立国家和区域性的多式联运中心,完善各项功能的配套。
提高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的衔接水平,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商务口岸、国土、海关、检验检疫、金融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多式联运配套工程。三是加快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建立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式联运规则及相关标准,建立多式运单、多式联运提单等单证类标准;货物多式联运术语、代码等基础类标准;经营人基础通用要求、服务质量评价等标准规范;以及水路、铁路交接操作要求等。同时,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水路信息系统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为多式联运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