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管护的公路只有110公里,在这一百多公里的路上,执法的人员竟高达200人,简单的说,就是两个人管一公里,财政无法承担全部费用,这两百人就只能是靠路吃路,上路罚款。(11月1日央视)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这“公路三乱”尽管屡屡被曝光,尽管各地都表示要根治,但效果甚微。如今,“公路三乱”更有从潜规则演变成显规则的趋势。在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境内管护的公路只有110公里,但执法人员竟高达200人,而他们的收费,几乎都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你要从这路过,便要留下“买路钱”,只不过换了个好听点的名称,叫“违章罚款”,至于你是否真的违章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你缴纳罚款了,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种“以罚代管”而且是“乱管”的形式,背后的利益冲动,在一次次探讨中已经达成共识,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为超编人员的工资福利买单。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报告中分析称,根源在于有一个庞大的“靠路吃饭、靠路发财”的利益集团。2008年底税费改革后,大批交通人员转岗到运管和路政执法队伍,这些人要靠罚款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公路的管理部门需要设立小金库,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眼下既然有创收且风险不大的机制,为何不充分利用呢?
对于公路上的各种罚款,我们一直都坚持一个原则——罚款收费不是目的,规范运营才是硬道理。可如今,这几乎已经完全异化了,在公路上,罚款收费才是目的,规范运营见鬼去吧。但是,如此“公路三乱”的危害,仍是无法估量的。一者,当违章罚款变成一种“过路费”时,司机真的超载超速了,还会有人管么?这对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行驶,存在不小的隐患;二者,对货车的“乱收费”,无疑会推高物流成本,让与公众息息相关的各种物资价格上扬,如此,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在为乱收费买单。
“公路三乱”为何一直这么乱?答案很简单,一边是多个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竞相在公路上行驶自己的权力,在提供基本的交通服务时,还多多少少夹带了一些私货,那就是乱收费、吃拿卡要等等。另一方面,则是上级部门对“公路三乱”缺乏有效的监管,或者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对“公路三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利益丛生但监管却又形同虚设时,你说“公路三乱” 能不乱么?
事实上,对于“公路三乱”,我国早在1994年就开始整治了,当时国家纠风办等发文制止三乱,20年来相关文件已是数不胜数,但公路三乱已成顽症,并非几个文件就能遏制住。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货车司机一天最少得被罚100元,多的时候两三百元,按着这来算的话,全国每年的公路罚款可能高达4000亿元。当利益如此之大,面对打击“公路三乱”的呼声,各地以鸵鸟政策应对,便也不足为奇了。因而,要想彻底根治“公路三乱”,必须剥离这背后的利益纠葛,不然,整治“公路三乱”便会停滞不前,变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