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贯彻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工作会议”之后,在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的明确表态之后,在央视新闻《朝闻天下》和《中国新闻》栏目先后播报之后,重型柴油车国Ⅳ排放将于7月1日起实施终于一锤定音。
然而,业界对于国Ⅳ排放法规实施的疑问却并未尘埃落定,有人依旧心存疑虑,有人纠结国Ⅲ车能销至何时,有人忧虑实施条件仍不成熟,有人困惑轻型车何去何从。为何在一推再推之后,国Ⅳ排放的实施仍然如此困难?为何在权威部门相继表态实施不会推迟之后,仍然有企业表示怀疑和困惑?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此前国Ⅳ法规的接连两次推迟,业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已经打了折扣。还因为,国Ⅱ升级国Ⅲ时,政策为行业留出了缓冲期,一些企业在标准切换之前采取提前上牌等类似投机的手段销售库存。有例在先,到此次国Ⅲ与国Ⅳ排放的切换,大家自然会遵循惯性思维,以此来揣测政策走向或是顺理成章地认为还应该有过渡期。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去想,或是不愿去想的是,不管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产业、行业、企业的角度,国Ⅳ排放的实施都不能再等。长远来看,排放升级步伐的一拖再拖无疑是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自杀行为。
诚然,国Ⅳ实施日期一再延后,某些没准备好、因升级利益会受损或被最终淘汰的企业会短期得利。但正如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所说,一批企业会被淘汰不是坏事,如果为了迁就这些落后的企业而推迟实施,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退步。只有坚决推行国Ⅳ排放标准,才能推动行业进步,这有利于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
国Ⅳ实施的一推再推,对整个行业、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对于那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排放升级做了大量准备、付出巨大心血和精力的民营企业来说,推迟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对于本就落后于欧美等国家,可能会更加落后于它们的我国排放升级时间表来说,推迟是巨大的损失;对于通过排放升级推进技术进步,实现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行业愿景来说,推迟是巨大的损失;对于民众的信心、相关部门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乃至我们在世界眼中的国际形象来说,推迟是巨大的损失;对于民众热切期盼的空气质量好转,全体国民正万众一心、努力向往和全力实现的“美丽中国”、“中国梦”来说,推迟更是巨大的损失。
因此,要解决国Ⅳ谜困,我们需要先给自己打一针镇静剂。大家要冷静下来,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产业、行业和企业,每一位业界中人都应该奔着推动行业进步升级的方向去努力,去为国Ⅳ排放的贯彻实施做好份内工作。
在镇静下来、找准方向之后,我们还需要给自己打一针清醒剂。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产业、行业、企业,从上至下都应该时刻为自己敲响节能环保和“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为产业进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贡献全力。
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环保、环境、能源,已经是悬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纷繁芜杂的声音面前,我们只有摒弃喧嚣、丢弃浮躁,时刻保持着镇静和清醒的头脑,才可坚定信念,坦然迎接和面对未来排放升级和产业进步道路上可能遇到的任何困惑和难题,永立时代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