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进入到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期,零部件行业“出海”也面临着困境。
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5年7月27日发布的终裁结果,对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做出损害终裁;这意味着,中国轮胎厂商对美出口将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而按照今年6月12日美国商务部的终裁,这一税率应为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通过贸易保护措施再次“通杀”中国轮胎汽车企业呢?在这场贸易保护思维占主导的高税率之争中,中国轮胎行业成为最大的输家呢?
中国轮胎企业正在遭遇危机,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作为中国轮胎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市场的严厉政策自然令中国论坛企业“非常受伤”。
中国海关发布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轮胎共2.2亿条,较上年同期减少3.2%,而这一下滑正是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在主要出口国中,对美出口3825万条,下滑幅度达到19.1%,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美国政府全面执行终裁结果,中国轮胎行业即将进入到出口的“寒冬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我国多数轮胎企业而言,两项高关税叠加,意味着美国市场的大门或就此关闭,一些企业还将面临生死考验。行业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是我国轮胎出口主要市场,占中国轮胎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与此同时,中国车市持续低迷的需求并不能“弥补”出口美国的损失。继今年5月中国汽车行业在近6年来首次出现产销双降之后,6月下滑态势继续恶化。今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车市销量将增长7%;然而,上个月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却表示,根据上半年的市场情况,中汽协将今年的汽车增幅下调到3%。
美国彭博社网站8月3日也特别撰文报道称,2009年,在旺盛需求推动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促使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等汽车巨头纷纷在该国超负荷生产。相比之下,福特公司如今面临着17年来在华汽车销量首次下降这一可能性。2015年上半年,大众公司销量下降,是10年来的第一次。
报道称,西班牙对外银行称,汽车业对供应商的影响仅次于房地产业,因此,这一行业疲弱可能会加剧制造业的下降趋势。中国7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5个月来的最低值。
“中国的轮胎产业主要定位中低端轮胎,主打价格优势。近年来,欧美不断提升轮胎行业进口门槛及法规限制,同时也与中国不断发生贸易摩擦。”一时间,中国轮胎行业未来前景也遭到了这次美国高举“贸易大棒”的影响。
但值得思考的是,在这次贸易摩擦之中,收取了中国轮胎行业高额税收的美国就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吗?与世界贸易全球化精神背道而驰,将中国轮胎“阻挡”在国门之外的美国轮胎行业,就能发展一帆风顺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就在本届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轮胎企业说“不”的同时,中国轮胎企业却几乎同比加大了与欧洲企业的整合。8月5日,米兰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倍耐力的交易已被批准,双方将于8月11日完成交易。
今年3月22日,中国化工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与意大利Camfin公司及其股东签署协议,将以70亿欧元(约合470亿元人民币)收购对方持有的倍耐力26.2%的全部股份。上述协议显示,收购完成后,中国化工将成为倍耐力最大的单一股东,而最终持股比例或将高达65%。
在奥巴马任期后期,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思潮盛行,这一方面保护了本国市场不受到外来品牌的“入侵”,但也丧失了不少通过与外资的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本国企业的机会。原本WTO强调的“合作共赢”的精神在注重短期利益和本国劳动力保护的华盛顿政客们那里,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摆设。
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通过双反终裁为中国轮胎行业设置的“高门槛”,却不能阻挡中国轮胎行业通过全球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做强的决心,只不过在新一波的投资浪潮中,美国早已经不会成为中国企业的首选项。
美双反终裁征收高税率,表面上是保护了本国轮胎行业,从长远上而言, 其实也断了不少本国轮胎企业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