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汉德车桥密集出现在2025重庆智造峰会、国际工程机械展以及陕汽、飞碟汽车等多家知名车企的新品发布会舞台之上。这一连串高规格、高关注度的亮相,绝非偶然,背后是汉德车桥凭借产品优势与扎实实力,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精心布局、稳步推进的结果。从销量佳绩、技术创新、用户价值创造以及生态协同合作等多方面,都能清晰看到其布局的成效与野心。
销量10万根背后:新能源时代的“汉德现象”
截至2025年4月底,汉德车桥新能源产品累计销量已超过10万根,这一数字是全球所有友商合计销量的3倍多。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年底销量预计将突破16万根。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汉德车桥在新能源领域长达16年的全面布局与技术积累。
汉德车桥的新能源之路始于2010年承接国家863新能源项目,随后开发了国内首款轮边电驱桥。2014年,汉德完成了全系列集成电驱桥的开发;2017年,其产品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多国。如今,汉德车桥的新能源产品已覆盖从微型车到重卡的全系列车型,实现了全领域、全场景的布局。这种从研发到市场的全方位优势,使其在新能源赛道上遥遥领先。
800V碳化硅电驱桥如何改写行业规则?
汉德车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在新能源时代,车桥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动部件,更是集成了电机、电控和传动系统的核心动力单元。汉德车桥通过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轻量化、高效率和长寿命的完美结合。
以重卡电驱桥为例,汉德车桥推出的HDE11.5t中央双电机减速驱动桥采用了行业首款“800V+碳化硅”电控系统,系统效率突破94%,扭矩高达43000Nm。通过双电机协同驱动方案,该产品减重500kg以上,大幅降低了整车能耗。此外,其主减速器支持长达80万公里的换油周期,轮端更是实现“终生免维护”,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维保成本。
另一款明星产品HDE13t油冷多挡电驱桥则首创“双档位设计”,既能满足城市高速路况的高效运行,又可应对山区复杂路况的扭矩需求,真正实现了“一桥多用”。这种针对不同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用户创造了更高的运营价值。
新能源重卡如何让司机多赚2.6万元?
新能源重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汉德车桥通过高可靠、低能耗和轻量化的产品特性,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可靠性方面,汉德车桥的每一款产品都经历了超过百余项的台架可靠性验证和30万公里的极限工况测试。目前,其新能源重卡产品已累计运营超过1000万公里,彻底解决了高转速、高反拖带来的可靠性问题。这种严苛的验证标准,为用户提供了放心的品质保障。
在经济性方面,汉德电驱桥通过系统优化和能量回收技术,使整车能耗降低8%以上。以513度电的新能源重卡为例,单次充电可增加续航30~40公里。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则让整车减重5%以上,400度电的车型可多拉500公斤货物。陕西用户的实际案例显示,每10万公里可为用户增加盈利2.6万到3.1万元。这种显著的降本增效能力,正是汉德车桥赢得市场的关键。
“智汇”模式如何定义未来竞争?
汉德车桥的成功离不开与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协同。在陕汽重卡与潍柴动力联合发布的“智汇”系列新能源产品中,汉德车桥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展现了其在“电机-电控-车桥”一体化解决方案上的技术实力。这种从源头实现动力链高效匹配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也为行业树立了生态协同的新标杆。
“智汇”系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新能源重卡产业链已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协同。汉德车桥依托陕汽的整车平台和潍柴的三电技术,构建了覆盖研发、制造、销售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也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产品选择。
随着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快速增长,汉德车桥正以技术为驱动,持续引领行业变革。从销量突破到技术创新,从用户价值到生态协同,汉德车桥的每一步都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汉德车桥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业在新能源时代崛起的缩影。其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以生态协同为路径,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