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潍柴并购凯傲:划算的买卖?

2012-09-12 09:43:00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终于如愿以偿

  2012年8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以促进两国经济往来。或许是巧合,就在同一天,潍柴动力便以7.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8.85亿元)创下了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投资纪录。按照所达成的协议,潍柴动力将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和下属林德液压70%的股权。

  默克尔此行的目的是向中国兜售欧债,希望借助中国解困欧洲经济。而潍柴动力的投资对于资不抵债、出现亏损的德国凯傲集团以及股东高盛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不过,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经济形势一片萧条使并购有抄底之利,但同时这也让谭旭光“5年100亿”的液压产业目标面临着难以实现的挑战。

  高盛的算盘

  9月3日,谭旭光与高盛董事亚历山大并肩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之上,向全球宣布结成战略联盟。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潍柴动力从高盛手中以4.67亿欧元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并以2.71亿欧元控股其下属公司林德液压70%的股权。

  这笔巨额投资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并购案,不过潍柴动力却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与高盛的谈判。从表面上看,收购价格也有着抄底之利。

  以生产叉车等商用车见长的凯傲集团是欧洲商用车市场的领导者,年销售额超过46亿欧元,全球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丰田。2006年,KKR集团与高盛以40亿欧元的价格买下凯傲集团,意图打造一个能够超越丰田的帝国。

  按照当时的价格,凯傲集团25%的股权就高达10亿欧元之巨。可如今,卖给潍柴动力却只有4.67亿欧元。相比而言,股东高盛似乎有些“清仓处理”的意味。

  不过,一向以精明著称的高盛不会轻易做赔本的买卖。这次“打折出售”的背后也显现出德国凯傲集团资不抵债的窘境。根据德国凯傲集团的财报显示,该集团净资产截至2011年为-4.88亿欧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到-5.32亿欧元。2011年度净利润为-9292.6万欧元。

  当初,同为世界顶级投资机构的KKR集团和高盛在买下凯傲集团后就为其制定了在欧洲上市的计划。可是,从那时起,受欧洲经济一片萧条的影响,凯傲的业绩指标却始终止步不前,距离两大股东“投资—上市—套现”的想法反而越来越远。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07年凯傲集团年收入约为43亿欧元,可到了2011年也只有44亿欧元,甚至出现了亏损。这使得KKR集团和高盛“投资投成了股东”。

  在高盛派驻凯傲的董事亚历山大眼中,潍柴动力能够帮助凯傲继续开发中国的市场,特别是在叉车方面,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公司业绩。而凯傲集团CEO高登更是直言不讳,与潍柴动力的合作,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的市场,在中国谋取25%的市场份额,以此帮助凯傲实现上市。

  KKR集团和高盛资本合伙人公司均表示,潍柴动力支付所有资金将全部保留并用作对凯傲的投资用途,不会提取任何现金。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表示,这笔投资将使德国凯傲的负债从27亿欧元缩减到20亿欧元,有利于日后顺利实现上市融资。

  根据协议内容,如果潍柴动力帮助凯傲集团在日后成功IPO上市,潍柴动力有权选择增持凯傲股份至30%,并有权进一步增持凯傲液压业务股份。

  国都证券分析师丰亮认为,KKR集团和高盛都是投行出身,是财务型的投资者,上市融资、变现退出是其惯用的路径。尽管低价卖出部分凯傲股权,但如能通过与潍柴动力的联合,盘活凯傲集团整体资产,实现上市融资、从容撤出,仍会是一笔成功的投资。[next]

  潍柴的液压梦

  在此次并购中,潍柴动力一共收获了两部分资产:一是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二是下属林德液压70%的控股权。显然,两块资产互为条件。

  以谭旭光的个性,仅仅参股25%当然无法满足其要求。尽管投资的大部分是用来购买凯傲集团的股权,但正如他向记者所说的,控股林德液压公司对于潍柴动力更为重要。

  林德液压是凯傲集团旗下林德物料搬运公司的液压业务部门,主要从事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门、齿轮等产品的开发、制造、生产、销售市场开发和服务。

  毋庸讳言,收购的液压业务与潍柴动力核心产业发动机关联性并不高。不过,从2007年,潍柴动力就停止一切规模性扩张,转而进行战略性投资。从谭旭光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博杜安公司到今年收购制造游艇的意大利法拉帝公司,便可见一斑。

  在谭旭光的设想中,潍柴动力将把林德液压的技术引入国内,并在潍坊投资建厂,一方面改变高端液压产品大多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争抢国际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林德液压在潍坊的工厂可以利用低成本的优势,返销德国凯傲集团,帮助其降低叉车成本,增强竞争力。

  根据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2年全球及中国液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得益于金融危机后启动的大规模投资计划,中国液压行业在2010年和2011年发展迅猛,2011年液压行业产值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24.2%。目前中国液压行业销售额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但国内产品只能满足中低档配套的需求。

  此前,林德液压在亚太市场的销售一直是由依靠伊顿液压的销售网络和分销渠道,林德液压只是在该地区提供应用支持、技术服务等。2011年林德液压在全球的收入仅为2.76亿欧元。

  目前,中国高端液压件市场巨大,约占全世界市场的12.5%,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排第四位。

  按照谭旭光制定的规划,即将投建的中国工厂将实现5年1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未来5至10年在液压领域再造一个潍柴动力。根据潍柴动力2011年财报显示,去年潍柴动力实现销售收入600.1亿元人民币,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销售为431亿元,占比达71.82%。其主营业务包括柴油机及配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维修等。

  事实上,早在2010年,潍柴动力已收购一家位于山东青州的液压件工厂。这家工厂一直在全球领域寻求合作方,提升技术水平。

  9月3日,在济南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到场的青州市市长韩幸福对于未来的液压工厂是否会落户潍坊青州笑而不答。

  对于中企在德的最大并购,尽管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国内液压高端市场的前景,但对“5年100亿”的豪言壮语并不乐观。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双明表示,液压产品上游客户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而后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繁荣情况。凯傲集团就是因为欧美整体经济的萎缩而业绩下滑。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并不景气,在2009年4万亿投资过后,很难再有“铁公基”的巨额投入。潍柴动力抄底得益于经济形势的低迷,但收购后的发展也会受困于此。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不振,使得液压行业发展已经出现增速明显下滑的现象。

  尽管林德液压引入中国,可使其抢占高端市场,但近两年,Bosch-Rexroth、Parker-Hannifin、Kawasaki等诸多外资巨头纷纷在中国扩建了厂房,加速争抢中国市场。

  其中,Bosch-Rexroth(博世力士乐)早在1978年就已步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已在中国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2011年该公司在中国销售额也不过9亿多欧元。而国内最大的液压生产商恒立油缸(601100.SH)在中国挖掘机专用油缸领域市场占有率为23%,其2011年收入也只有11.3亿元。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双明认为,在经济形势下行时期,潍柴动力要想实现“5年100亿”的销售目标,后来居上、反超在中国经营多年的液压外资同行,难度相当大。

作者:种昂 来源:经济观察报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