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和内燃机行业的排头兵,潍柴集团近年来实施"人才第一工程",面向全球跨地区、跨领域、多层次地引进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并不断创新用人机制,为人才提供适宜的环境土壤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努力将潍柴打造成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型人才集聚"高地"。
据介绍,在2005年之前,潍柴注重的是花钱买设备,使企业的装备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2005年以后,潍柴人逐步认识到,一流的设备还需要一流的人才来管理,一流的企业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来建设。于是,潍柴集团开始实施"人才第一工程",面向全球顶级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地区、跨领域、多层次地引进了大量海内外高端人才,其中既有具备跨国公司经验的海外高端人才,也有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还有国内知名院校的大学生。
随着大量高素质人才的不断引进,潍柴集团已初步建成一支千人研发队伍、千人营销队伍,企业人才结构得到迅速优化调整。据统计,截至目前,潍柴集团发动机板块拥有博士24人、硕士62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泰山学者、中青年专家等省市级专家7人,海内外高端人才达22人。
引才,为造才;造才,为用才。在引进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同时,潍柴集团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土壤,搭建广阔的事业平台。
记者了解到,潍柴集团近年来在创新用人机制上不断有新的举措。如率先引入竞争机制,在技术人员中实施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机制,从而建立"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关键业绩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薪酬管理体系,实施创新工资考核;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引入胜任能力模型,对人才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坚持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对重大创新成果和优秀创新人才实施重奖,每年单列1000万元资金,对创新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最优创新项目团队可获奖100万元。
人才工程的落地,带来的是潍柴高速发展的辉煌业绩。据介绍,2011年,潍柴集团全年销售各类发动机68万台,重型汽车9.8万辆、变速器70万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继续保持全球高速大功率动力第一提供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