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上旬,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交流大会上,潍柴滨海铸造厂熔炼车间电炉班以中机质协前十五名的成绩跻身全国质量信得过优秀班组,并依据独特管理理念和新颖的汇报形式成为唯一被大会评委推选为在全国机械行业中展示的项目。
潍柴铸造电炉班
电炉班担负着滨海铸造厂所有铸件的铁水供应及化学成分的控制,可以说电炉熔炼出的铁水是合格铸件的源头。是什么样的班组管理理念吸引了全国质协评委的眼球?是怎么样的班组创新思路让电炉班荣获“国优”大奖呢?
工作的班
“制度”是质量与安全的防腐剂。班长刘登峰将获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电炉班“班”的管理理念:“规范与有序是我们思考、分析、对待和处理一切班组问题的原则,有了这一大前提,我们就可以将班组管理真正交给员工。”
电炉班建立之初便规范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做好日常生产状况、生产工艺监控记录,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到目前为止,电炉班出台班组级的管理制度50余项,实现了班组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在制度落实过程中,电炉班一方面形成每天早会、每周班会、每月例会等机制,鼓励班组职工参与班组的生产、决策及管理,另一方面不断地改进员工反馈的问题,做到制度适应班组管理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的校
曹伟是2014年进入电炉班的一名新员工,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多个岗位的工作,还提出数十项生产线改善项目,提升了生产效率。曹伟的快速成长完全得益于电炉班系统的培训课程。
在电炉班班组建立初期,班组内的员工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专业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如何让员工在企业的这个“学校”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呢?这给电炉班的培训提出了考验。
“缺什么,补什么!”电炉班本着因地制宜的培训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员工的理论水平高,实际操作水平欠缺,那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便加大实际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反之亦然。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以取长补短,对具体的培训内容较快地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电炉班开展的多技能工培训、质量手册宣贯和应知应会百问不倒等课程,成为员工创新成长的“校园”。
精神的家
电炉班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但在李修慧等人眼中,这里更是温暖的“家园”。作为新入职的青年员工,离家又远,李修慧平时的生活基本就是单位、宿舍一条线,生活简单、枯燥。电炉班让李修慧原本无趣的生活有了一抹亮色。
电炉班是员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家”。进入班组,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面班组荣誉墙,员工参加比赛的剪影和奖状一一在这里陈列。每每看到这些,员工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更衣橱上的家庭语录,有父母、妻子和孩子的亲笔祝福,更换工作服后,大家第一眼就能够看到家人的谆谆告诫,带着祝福和提醒安全进入工作状态。此外,班组内陈列的洗衣机、微波炉和大家一起种的花花草草,一切无不散发着家的味道。
家的氛围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电炉化学成分防错流程图”、“班组安全质量展示台”、“设立质量专题讨论会机制”和“制定上下工序互访制度”等质量管理措施就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电炉班的36名兄弟姐妹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些措施构筑起质量控制源头的第一道警戒线。班组全年质量废品率指标均低于目标值0.02%。
就这样,电炉班逐步实现了“班、校、家”班组管理模式,以“班素质”、“校理念”、“家文化”营造班组团队氛围,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从而支撑班组质量工作地有效开展,打造了班组全员质量管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