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铁流滚滚。当一辆辆搭载着解放动力的装备,以分秒不差的精准度驶过长安街时,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制造的磅礴力量。
而在百米之外的人群中,有一位身着工装的中年人,正紧握双拳,深情注视着每一辆驶过的战车——他,就是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试验场服务员孙志成,这场国之盛典的"隐形守护者"。
三度出征的动力守护者
"一人保障,全家光荣。"今年年初,当孙志成接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保障任务时,这句家人朴实的话语成为他118天坚守的精神支柱。
作为经过严格政治审查、技术选拔和身体检查后确定的保障团队成员,他深知这份选择背后是组织对专业能力的信任。
其实,这已是他第三次参加阅兵保障。此前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保障的丰富经验,让他成为此次守护阅兵车动力的重要人选。
这次,他要负责对3个方队21辆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桥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处理,确保整车达到"零失误、零隐患"的最高标准。
三度出征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里,99%的成功等于100%的失败。
微米之间的匠心追求
孙志成是解放动力此次保障团队中,唯一一名全程进驻阅兵村、接受103天完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队员。那一百多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至今仍在他记忆中熠熠生辉。
他清楚地记得,车辆首保是在夜间,他负责变速箱、前中后桥、轮边换油,从半夜11时到第二天早晨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
虽然又累又困,身体的每一处关节都在发出酸痛的抗议,但他依然咬牙坚持,每个操作步骤都达到工艺要求的极致精度。
夜间演练期间,他更要从傍晚到第二天凌晨全程盯守,无数次对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最佳状态。
103天里,他先后历经了10次合练、4次集中整治、3次天安门实地演练,每一次都是对技能和意志的极限考验。
“没有一次失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孙志成自豪地说。
在他眼中,大国重器的精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的强度,每一个微米级的调整都是对祖国庄严的承诺。
荣光背后的静默守望
最让他难忘的,是阅兵前一天晚上的坚守。
从傍晚5时到次日凌晨5时,他在长安街沿线全程盯守,多次对列阵车辆进行最后检查。夜色中,他仔细确认每一个细节,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9月3日早晨,当万众瞩目的阅兵式正式开始,孙志成静静站在长安街边,注视着亲自保障的装备一辆接一辆从眼前驶过。
这一刻,这个硬汉的眼眶不禁湿润——那些深夜换油的疲惫,那些40℃高温下检修的艰辛,都化作了最光荣的泪光。
"这些车辆倾注着我们解放动力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当车辆整齐驶过核心区时,他在心中默默致敬。
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制造的最好礼赞。
任务圆满结束后,孙志成被阅兵方队指挥部授予荣誉证书。当他手捧这份沉甸甸的认可时,感慨地说道:“这份荣誉,属于大家,属于默默守护的每一个人。”
他和队友们守护的不仅是钢铁机械,更是解放动力精益求精的品质内核,是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硬核脊梁,是一个伟大时代砥砺前行的澎湃动力。
他们或许永远不会站在领奖台上,但天安门广场上那雷霆般行进的铁流,就是对他们最崇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