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在中国备受质疑,主要是因为人们只是简单看待了中国式价格战。如果深入了解中国式价格战的原理和背景,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50年前,沃尔玛小店开业的第一天,挂出了“天天平价”的招牌,普通商品比同行便宜20%,名牌商品比同行便宜50%。沃尔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难道他这种做法不对吗?当然,只关注沃尔玛的价格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支持沃尔玛价格体系背后的要素是什么。
都说中国企业在打价格战,其实中国企业只是在国内打价格战,并没有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因为中国企业的价格体系和跨国公司的价格体系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就像两架飞机飞行高度相差300米时是不可能撞机的。
中国价格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改变了价格比较体系,使中国价格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不认为中国的低价格就是价格战,中国企业的低价格并没有与跨国公司产生对抗性竞争,跨国公司做高端,中国企业做中低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怎么存在价格竞争?
发生于国内市场的价格战,人们的误解更多。如果没有双汇发动的价格战,大量小厂家还在继续生产的话,我们今天还能吃到假冒伪劣的火腿肠;如果没有长虹的价格战,彩电行业还会存在几百个企业,老百姓可能依旧买不起21寸的彩电。双汇价格战和长虹的价格战最终的受益者是消费者。那些产业没有集中的行业一定要打价格战,把没有生存能力的企业打下去,甚至要打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都没有生存空间,这样市场才能净化。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价格战是产业快速集中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一个行业的成熟过程伴随着90%、99%甚至99.9%的企业集体死亡,这个过程被称为产业集中。国外多数产业已经实现了产业集中,已经打过价格战了。中国多数产业还没有实现产业集中,所以还得继续打价格战。
深入研究价格战还会发现几个现象
1、价格战可能是最高水平的竞争,也可能是最低水平的竞争。价格战可能是企业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可能是企业太有办法的办法。当企业的所有竞争优势集中到一点,就是强大的成本优势。
2、价格战打死的可能是第二方。通常价格战的结局是"两败俱伤",这可能是个伪命题。价格战的结果有可能是双赢,而受伤的是第三方,就像中国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消失的可能国外同行。
3、价格战不仅能打出规模发展,也可能打出利润。价格战不赚钱,这似乎是多数人的共识。其实,这只是价格战失败者的结局。价格战的成功者不仅能够打垮对手,还有可能打出利润。
只有高水平的价格战才能消灭低水平的价格战,低水平的价格战是价格骚扰,高水平的价格战是“清理门户”。价格战还是追赶型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都经历了一个通过价格战扩大规模、然后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
我们希望,在这个多事之秋的2009年,一些公司应该也具备了清理门户的资格和条件。让我们期待他们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