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中国本土活塞环厂家来说,是继2008年以来又一个较差的年景。由于商用车装机总量的下降、后市场经销商和客户的观望态度,总体市场持续走低,绝大部分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在国内受困、同室操戈的同时,出口订单也越来越少,广交会、法兰克福汽配展、拉斯汽配展等展会更是门庭冷落。本土活塞环企业无任何利好消息,业内在郁闷、期待和观望中度过了惨淡的2012年。
从现实情况来看,本土车用活塞环企业已迈进了新危机时代。
与外资活塞环厂同台竞技
当前,国际排名前列的活塞环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独资、合资建厂,有的面向局部市场(日韩系车型),有的则全面出击,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都能看到其身影。本土活塞环企业在同台竞技中相对劣势,部分本土发动机企业贪图洋品牌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另有一些假冒名牌活塞环公司,打一些擦边球,混淆视听,居然也有一定的市场。
活塞环产品低毛利
2012年本土活塞环企业仍旧处于低毛利时代,成本优势早已一去不复返,好的产品也难有两位数的利润。2012年中重卡等市场大幅度下滑,活塞环企业产能过剩,高端生产线只能生产低端产品,成本想不上升都很难。
此外,劳动力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工资成为第一大支出。人难招、留不住,机械制造苦脏累工种没人愿意干。而潜心研究设备和装备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又成为活塞环企业未来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主机企业的成本转移,活塞环企业夹在中间,两头受压。上游发动机主机企业连年降价,加之发动机厂对服务站、维修站管理的疏漏,三包费用连年增长,企业亏本供货。另外,发动机厂延期付款、季节促销、上线结算、承兑付款等潜规则游戏愈演愈烈,受伤的是包括活塞环在内的零部件厂家。
主机厂要求配套件专线生产
发动机厂为独占资源、满足其垄断需求,纷纷要求其核心供应商、优秀供应商建立零部件产品专线,活塞环企业也不例外,其生产线不是混合线、季节线。发动机厂对专线生产要求的扩大,浪费了活塞环等零部件企业产能资源。旺季时企业抢资源要求保证供货,淡季时活塞环企业吃不饱。建专线是形象提升、产能浪费,不建专线满足不了客户需求,活塞环企业进退两难。
经销商选择主机售后配件 优于零部件厂家
虽然产品都来源于同一活塞环厂家,但是经销商和客户认同主机厂品牌,主机厂也大打知识产权牌,配套活塞环厂产品不能卖到后市场,发动机厂的产品名称、品牌、件号都不能用。如果主机厂后市场供应的活塞环选用的是原供方产品,那也无可非议,往往是主配方啃硬骨头忙装机,辅供或其他厂家占据了后市场渠道货源,主机配套的活塞环厂家在后市场损失了一大部分。
2013年,本土活塞环企业如何突围?专家认为,只有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人才战略、管理提升、战略重组等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本土活塞环企业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