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绿色动力”航母的执着追求人

玉柴 2009-03-09 08:52:22
品牌首页

  “我40年来钻研柴油机行业技术很多想法都在玉柴得到了实现,玉柴发展前景很好,人文环境也相当不错,内心里我非常感激玉柴给我一个巨大的发展舞台……”坐在记者面前的卓斌教授谈及在玉林几年的工作与生活时乐呵呵地说,其言谈间无不透露出对所从事工作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已年逾花甲的他胸前别着玉柴工程师的工作证,一身得体的打扮显示出儒雅学者的大家风范。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和柴油机行业龙头,玉柴一直以来不仅坚持自主开发的路线,而且其规模及各项政策也为科技人员展示才能拓建了巨大的舞台空间,因而对业内科研人士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2003年,长期致力于教学、高校科研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卓斌加盟了玉柴,2007年成为玉柴工程研究院的院长兼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他一直带领该公司科研技术团队为玉柴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尽心尽力,并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为加快玉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压力,更是动力。”

  走进玉柴之初,卓斌担当起建立玉柴电控技术应用匹配能力、培训玉柴高级电控技术人才和研发电控技术产品的重要任务。作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教授,卓斌自然感受到肩上的担子,但他说:“这是压力,更是动力。”2003年一上任,卓斌首先与上海交通大学曾经一直和他做电控研究的冒晓健副教授、肖文雍博士沟通,邀请他们一同加盟玉柴,同时动员了当时正在读博的梁锋、周兴利等7人把课题带到了玉柴。2004年他又从试验、设计骨干中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9人的电控队伍,同时迅速做好岗前培训,详细落实分工,带领他们对各种技术开发、低油耗成果、电子控制器的推出等做了大量研究,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起玉柴的电控发动机模型。

  他们首先进行的是产品集成创新,即:技术消化、集成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部曲。2003年,公司下达了国3机的开发任务,国3机除了要求柴油机本身的技术升级外,还要完成从机械调节到电子控制的跨越。第一步就面临整车标定能力和软件发布权的问题。卓斌曾经担心这支新兵无法掌握复杂的电控集成技术和完成整车几万个数据的优化并正确发布。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标定能力,每一次新车型都要由国外供应商来发布,大量的开发费将大大削弱玉柴的市场竞争力,卓斌于是勇敢地启动了“发动机”。经历了不计其数的不眠之夜和无数次面红耳赤的技术争吵,近一年的时间后他们学会了系统集成,卓斌最终带着电控队员们用汗水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玉柴也随之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可以独立进行整车电控集成和标定的公司。英国专家在试驾了他们开发的整车后惊叹道:“太不可思议了,你们在短短的十个月里,完成了欧洲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但卓斌觉得这只是个开始。他说:“只有完成技术创新,掌握一系列原创性的专有技术,才能使企业拥有自身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又带领着公司的技术队伍投入到了新的研究中,并开发了电控柴油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据他介绍,这种技术可以在脱离柴油机的环境下模拟电控柴油机的运行并进行控制策略的验证、故障检测、传感器标定等工作。由此玉柴再次成为国内柴油机行业唯一拥有这一技术的公司。另外,他们开发的电控柴油机调试试验台、电喷系统试验台等也都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来自德国博世公司的电控专家对此评价说:“电控技术理解和掌握得最好的中国就数玉柴的技术团队了。”

  “低调为人高调做事”

  2005年2月,卓斌亲自带队开赴黑河,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完成了首次冬季试验。冬季标定长时间处于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进行户外试验、维修等工作。在那里,数码相机不堪如此低温而出现液晶显示屏爆裂;笔记本电脑因低温出现响应迟缓或干脆罢工;万用表、电流钳等电器设备在室外工作1小时后必须送进暖房维护;签字笔仅仅工作几分钟就出现笔体爆裂;室外使用手机不超过15分钟即会出现电池报警或无信号。面对此种情况,年纪最大的卓斌教授凭着自己在开车方面的丰富经验,每天负责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开启的车辆,并亲自驾车进行测试评定,甚至亲自爬到车底去解决问题,冒着严寒带领玉柴冬季标定小组每天凌晨5时、晚上11时各进行一次试验。在他的带领下,玉柴铁军本着顽强拼搏精神终于在冰天雪地里圆满完成了预定试验任务,这标志着玉柴在电控柴油机开发,尤其是轿车柴油机及整车匹配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同行,并为后续电控柴油机开发和整车匹配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目前,玉柴的4W发动机已经能与全国8家轿车厂相配套。

  “低调为人高调做事。”这就是人们对卓斌教授的评价。他身兼多重职务,人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生心中,卓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传道授业者。对前端技术,他高瞻远瞩,引领时代;对技术人员,他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全力攻关。

  在发展电控事业的同时,卓斌还培养起了玉柴梯队式的电控专家队伍。他的学生冯静、梁锋等,现已成为我国的电控骨干,而由他们带出的一批一批的人才,如陈俊红、黄鸣升等也逐渐成熟,并可独当一面,周兴利博士在故障诊断方面,也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专家之一。

  有人说,卓斌教授的身上有着儒雅学者之气。他投身科技研发,心系民族工业,关注民生幸福,奉献毕生而不悔。在患病时,他不但坚持工作,还心念着为困难职工解难济困。一出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会送去5000元捐款并嘱咐他们将之用于生活困难以及退休的职工。

  作为一名专家、学者,卓斌深知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顺应自然,不妄为,如此,才能成其大。在工程研究院,他把“无为”贯作院训;他追求立功、立言、立德的“三立”境界,时刻反思自身,以自身的魅力与学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玉柴科研人员,以慈祥、善良的言行,惠泽着全体玉柴人。所以全体玉柴人都对他很尊敬,很感谢。

  “玉柴是个广阔舞台,我乐于在这施展身手”

  作为上海交大的著名教授和国内内燃机专家的卓斌,早在八十年代就参与到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船总科技成果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他还于1999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GM中国科技成就奖(个人成就奖)。

  在被誉为人才“小高地,大舞台”的玉柴,卓斌可以说如鱼得水,在这里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2003年卓斌到玉柴率领电控部连续开发了城市公交车的几个机型,使玉柴作为国内唯一的国3机厂家在2004年北京公交车的招标会上格外令人瞩目;2006年2月26日,玉柴第1000台国3机下线,再次证实玉柴在国3机批量投放方面,遥遥领先国内同行的地位和实力;同年,“YC6G240-30柴油机”获玉林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07年5月,玉柴YC6L-40新型国4电控柴油发动机在北京公交动力竞标中一举成功;玉柴国4动力将装配中国客车进入北京公交市场,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车队,与国外著名品牌动力同台竞技。2007年7月20日,玉柴工程研究院挂牌成立,作为国内内燃机领域的柴油电控技术著名专家、玉柴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的卓斌,出任了玉柴工程研究院院长。但诸多的荣誉并没有使他就此自傲。他谦虚地说,荣誉只不过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应该更多地考虑的是研究院的社会责任。

  “玉柴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企业,具有十分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可以从事很多自己喜爱的创新性工作,可以尽情享受理想实现的巨大成就感。能在这里尽展身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可贵乐趣。”在记者的采访中谈及自己在来玉柴工作的收获,卓斌如此微笑着回答。当问及他为什么从繁华的上海来到玉林乐于奉献玉柴时,他表示很感激玉柴的领导对自己生活和家人的入微关怀,为自己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巨大平台和广阔的舞台。

  面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冲击的形势,卓斌说,玉柴人应该居安思危,登高望远,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坚定信心,注重苦练内功,提高管理质量和技术能力,开拓新生机,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使技术积累成为商品打入海内外市场。

  在新的形势下,卓斌将带领玉柴技术团队从“机制、能力、氛围”等方面构筑玉柴工程研究院的建设。“机制”指通过推行二维项目制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使玉柴工程研究院更有活力;使大家能通过更卓越、更有效率、更有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力”指增强每个技术人才个体的能力和团队的能力,并通过先进的项目管理来放大这种能力。“氛围”指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让更多的尖子脱颖而出,让所有的技术人员得到尊重、能力得到最大的爆发。他说,他将领导玉柴科研团队通过机制、能力、氛围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组建一支有创造性的强大的技术队伍,不但为玉柴产业链的发展持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通过国际水平的动力总成研发,推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作者:张冠中 祁海莲 来源:玉林日报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延展阅读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