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坊子的一排瓦房里,十几名兵工厂的技术员靠着几台原始的设备制造出山东省解放后的第一批柴油机。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个当年全靠仿造国外发动机的小工厂,将来会成为一个拥有3万多名员工,自拥有自主品牌,产品销往全球的国际发动机制造企业。
源自兵工厂的星星之火
1948年12月,胶东兵工六厂(威海)从其所属的原环海铁工厂抽调职工12名、调运设备9台,在坊子三马路西首组建大华机器厂。1949年2月,大华机器厂建成,并研制生产出仿德1200型单缸低速11马力柴油机4台,为潍坊及山东解放后生产的第一批柴油机,大华机器厂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先生产柴油机的企业。
1950年,试制成功仿英单缸低速15马力柴油机。1951年,试制成功仿英低速40马力柴油机。1952年,万通铁工厂、华新工具厂和国光铜线厂合并组建为昌潍实业公司机械厂。
潍坊柴油机厂诞生
1952年秋,大华机器厂由坊子迁入潍坊,与昌潍实业公司机械厂合并组建为“大华机器厂”,隶属山东省工业厅。之后,公司联营铁工厂、华东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实习厂相继并入。
1953年8月,大华机器厂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隶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国家投资按年产柴油机100台/0.7万马力规模进行扩建改造。1954年,潍坊柴油机厂引进瑞士坐标镗床,捷克摇臂钻床、曲轴磨床和民主德国磨齿机、凸轮轴磨床等重要设备30余台,两年完成改造,投资269万元,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和能力。同时,企业陆续试制成功6108型高速柴油机、6160型中速柴油机,并陆续开发了6160型24千瓦、40千瓦、84千瓦移动柴油发电机组、船用机组和135马力煤气机等变型品种。6160型中速柴油机的研制投产,是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自此,潍坊柴油机厂走上了柴油机生产专业化道路。
周总理指示建造新机型
1968年,潍坊柴油机厂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自行设计制造了450马力柴油机,配灯光围网捕鱼船,填补了国内空白。由此奠定了潍坊柴油机厂在国内中速柴油机行业的优势地位。
1970年4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确定潍坊柴油机厂承担研制军用发动机任务,1976年研制成功的8V160型坦克动力柴油机通过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78年,该机型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从1979年起,潍坊柴油机厂加快了老产品改造和新产品研制步伐,先后投产了闭式冷却循环发电机组、180农用排灌机组、6200Z型陆用柴油机及发电机组、节能气体发动机、695Q型车用100马力高速柴油机等10多个新机种。
危机中探求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主线,加速产品开发,成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企业陆续收购了潍坊华丰机器厂、潍坊纺织机械厂、潍坊内燃机配件厂等企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受内外两方面影响,企业开始在危机中探求生存发展之路。1998年,企业采取抓改革、促管理的方式,大刀阔斧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内抓质量,外抓市场,核心竞争力大为增强,实现了五年跳跃式的大发展,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1999年10月,潍坊柴油机厂收购了四川长江柴油机厂,扩大了WD615系列柴油机生产能力。
改革创造“潍柴速度”
2000年5月,重型汽车用WD618系列柴油机在市场推出。2001年,潍坊柴油机厂成功开发及推出达到欧I标准的WD615及WD618系列柴油机。2002年12月23日,潍坊柴油机厂以有关生产、销售WD615、WD618系列柴油机业务的经营资产、负债及现金出资,联合其他注入现金发起人,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自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以打造国际化潍柴为使命,发展全面步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实现翻番增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潍柴速度”。如今潍柴产品远销印度、越南、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高技术、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饮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