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引发的波澜让周华鹏的心态再次骤然复杂起来。
作为山东广饶这家轮胎企业的国际贸易部负责人,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任何关于“轮胎特保”的消息都会在他的心中产生激荡。
2010年12月13日,也是这样。
“这是一段艰难的时日。”周黯然地说。
“轮胎特保”再生波折
“黑色13日”竟在12月与周华鹏他们不期而遇。
当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采取的过渡性特保措施并未违反WTO规则。而这样的裁定也表明中国在美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中败诉的同时,也表明美方对中方轮胎行业开出的“惩罚性关税”罚单仍将发挥作用。
对于这样的结果,中国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对这一裁决表示遗憾,并指出,中方对专家组裁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深表关注,将仔细研究专家组报告,并适时提起上诉,以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自“中美轮胎特保案”发生后,尽管对上述结果,周华鹏他们有所预料,但“听到上述消息时,我还是感到眼前一黑。”
2009年9月11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在4%现有关税的基础上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高额关税,其中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对于美方上述举动,当时舆论甚至认为这是对复苏中的全球经济的一场灾难。
就在奥巴马签署“轮胎特保案”后的第4日,记者曾奔赴广饶实地采访,当时,因出于心理层面对潜在的和扩大化的贸易战的恐慌,包括处于风暴中的山东广饶轮胎业对其未来3年的产业走向充满了忧思。
事隔一年零三个月后,这样忧思随着WTO的上述裁定而延续。“我们正在为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下的贸易生态付出代价。”周华鹏愤愤地表示。
这样话语也引发了山东金宇轮胎一名高管的认同,他说,中美轮胎争端受到了轮胎企业的普遍关注,“美方对中国轮胎采取的特保措施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根本不符合世贸规则,这样的裁定结果,是个坏消息。”
坏消息不止一个
在2010年,坏消息似乎不止上述一个。“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周华鹏黯然地说。
在周华鹏的眼中,除上述中美轮胎特保案外,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因素。在轮胎的生产中,橡胶成本大约在60%,而天然橡胶的比例也在40%左右。而进入今年来,橡胶价格的快速上涨,让他们不得不接受高成本的压力。
这样的观点也在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中得到印证。数据显示,以顺丁橡胶BR9000为例,2010年年初报价仅为19400元/吨,而到了10月,上述报价一度飙至29300元/吨。
原材料暴涨下,广饶等地的轮胎企业也不得不频繁上调轮胎价格以转嫁成本上升压力。卓创资讯橡胶分析师宋广智估算,2010年来几乎所有的国内轮胎企业都提价10-20%,而即便如此,这样的提价幅度还是无法跟上橡胶价格疯狂的涨幅。在此背景下,周华鹏所在的轮企自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说,2010年4月、8月、10月,公司曾尝试3次提价,而仅成功两次。
周说,目前很多轮胎企业“出口转内销”,“粥就那么多,吃粥的僧人却多了许多。这样一来,价格根本无法提上去。”周干脆地说。
无法撼动价格,自然就只有自我消化。宋广智说,据中国轮胎分会对43家企业统计,行业利润1-3月同比上升112.6%,1-5月同比上升10.7%,1-6月同比下降9.4%,1-8月更是同比下降22.7%。
同样,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3季度,中国43家统计在册的轮胎企业中,有11家亏损,亏损面已超过1/4。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前3季度利润已下降20.6%。
为“未来而战”下的产能阴影
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让轮胎企业没有退路,只有为未来而战。
周华鹏说,就在2010年10月,他们公司刚刚上马了一个子午胎项目。“扩张还能好点,不扩,只能等死。”周说。
强烈的扩张冲动并非周华鹏所在的企业一家。根据宋广智提供的数据,以山东广饶为例,2009年底,广饶县子午胎生产能力已达到5270万条;而今年,广饶县重点调度的52个工业项目中,橡胶轮胎项目就占据了17个,其中橡胶轮胎生产项目13个。其间,13个橡胶轮胎生产项目全部完工达产后可新增产能4480万条。“产能增幅巨大,而这样的增长,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力度加大。”宋广智担忧地说。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未来而战,山东地区轮胎企业的竞争格局也出现“激战”战况,而激战目前是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一天接几拨轮胎业务员的电话不是件稀奇的事。”淄博汽配厂一轮胎店一王姓经理证实。
这是一个困局,让周华鹏们备受煎熬。同样,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的285家轮胎企业中,山东地区数量超过50%,为147家,但轮胎产量仅为全国产量的35%不足。
“山东省轮胎企业产能很大,处于过剩局面,还面临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广智说,除上述因素外,山东轮企的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中、低档产品多等困扰也同样存在。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周华鹏他们一家甚至几家轮胎企业所左右。
事实上,在贸易摩擦依然存在的今日,多数中小轮胎企业在继续忍受轮胎涨价的同时,亦无法避免“高增长、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