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玉柴考察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装备与工艺”项目应用情况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和孙晋良均对玉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考察期间,玉柴股份公司总经理李天生向专家组一行介绍了玉柴的情况。玉柴的产品制造基地已经从广西扩展到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山东、安徽、海南、江苏等多个省份,经营业务已经延伸到亚、欧、美、非、大洋洲,产品远销至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东欧、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涉及十二大系列的柴油及燃气发动机、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等,“玉柴”品牌荣膺2010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综合排名位列第109名。玉柴“十二五”末,即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0~1000亿元,跨入千亿集团。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前右)向玉柴总经理李天生(前左)了解玉柴情况
孙传尧对玉柴所取得的业绩和发展速度表示惊讶。他说,以前知道玉柴是一个很著名的企业,但百闻不如一见。来到玉柴以后,亲眼看到了玉柴的实际情况,感到真的超乎想象。让孙传尧特别感到惊奇的是,在玉林这样一个交通地理环境不是很优越的地方,玉柴发展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孙传尧认为玉柴的良好发展跟玉柴领导班子的才华和魄力有很大的关系,能吸引人才,对员工爱戴,能把各级员工的创造力、潜能发挥得很好,这是非常重要的。玉柴在科技进步和新产品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很多的资金,装备水平相当高,使用的都是国内和国外一流的名牌设备,厂区管理、文明生产管理非常好,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孙传尧(前右)、宋天虎(前中)、 李天生(前左)在考察中交流
孙晋良对玉柴的装备水平、现场管理非常钦佩。他说:“玉柴的车间管理很好,特别是铸造车间环境超乎了我的想象,设备很先进,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玉柴的管理很规范,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共同考察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天虎对玉柴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非常认可。他说,企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需要多学科结合,玉柴科技运用得好,发展相当快,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利于吸引多方人才,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合作,融合众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装备与工艺”项目在玉柴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非常自信,他认为玉柴在铸造领域方面技术非常强大,优势明显,而华中科技大学在材料学方面的研究也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双方的强强联合,形成强大合力,一定能够创造出业界瞩目的成果。
相关链接
孙传尧 1944年12月13日生,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生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山东省东平县人。196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1年毕业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新疆可可托海选矿厂副厂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和浮选理论研究,在钨铋钼、铅锌、铜镍、锂铍钽铌等复杂多金属矿选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孙晋良 1946年1月生,上海川沙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8年上海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先后在上海缝纫机一厂、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任职,曾任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系统及防热系统。在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铱星中,在亚星二号、艾克斯达一号卫星发射中用于近地点发动机均获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