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形势因特保案恶化后,中国轮胎依靠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渡过了2009年的难关。但即使是这根“救命稻草”,眼下也正面临国际轮胎巨头的“抢逼围”。
记者了解到,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公司在内的轮胎列强依然在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即使在轮胎特保案后也不见减缓。
山东一家轮胎公司的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中国市场的火爆,让外资公司的扩张更加有了信心,但这将导致国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抢逼围”
中橡协一位人士认为,“扩张是近年来外资轮胎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的重心之一,即使在金融危机后也没有发生改变。”
其中,欧美轮胎厂商的扩张步伐一向不落人后。
作为世界第二大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在2010年1月初宣布,将在中国沈阳投资10亿美元建设乘用及载重轮胎厂,该工厂计划于2012年投产。
2010年2月2日,米其林又以1.7亿元受让了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其他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全面接掌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
德国大陆公司虽然到得最晚,但一出手也是大手笔。大陆轮胎一项总投资达6亿欧元的项目已于2009年9月底正式开工,年产能为1600万条乘用车胎和200万条商用车胎。
日系轮胎厂商更是集体出击。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各橡胶企业对新兴国家的投资中,约有80%在中国。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普利司通先后布局沈阳、天津、无锡和惠州。2009年,普利司通又对无锡工厂增资9800万美元,计划在2011年7月实现扩产,将产能从日产8000条扩至12000条。
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田邦俊对外表示,目前扩建的厂房正在建设中,但是普利司通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
横滨轮胎则对杭州乘用车轮胎厂进行第四期扩张,计划将年产能由300万条增至510万条。另外,东洋轮胎橡胶公司也在2010年1月28日宣布,将投资980万美元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设立全资子公司,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
列强在中国市场的“抢逼围”,将进一步挤压国内轮胎厂商的市场空间。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用海关的数据称,由于在主要出口市场受阻,大量国内产品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我国轮胎行业将面临10%到15%的产能过剩。
上述山东轮胎公司的副总经理认为,“同外资公司相比,本土公司的轮胎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竞争很残酷。”
救命“稻草”
轮胎列强上演“抢逼围”皆因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特别是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1365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伴随着这一变化,中国轮胎市场也在去年实现了一轮井喷行情。
同时,一个巨大的未来轮胎市场也已处于酝酿状态。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爱华告诉记者,“首先,2009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万辆。这个数字意味着未来轮胎行业维修市场巨大。其次,我国目前是汽车第一大国,从汽车需求增长预测来看,未来两年15%-20%增长率可以维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替换胎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陈爱华的这一判断和固铂轮胎中国区总经理辜思历的看法不谋而合。
辜思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替换胎市场是美国的五分之一,我相信在五年之内这个差距会减半,应该是美国市场的一半。目前,美国市场有2.8亿条,中国是5500万条,我现在还是返回看两年前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正常应该是在20%到25%,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考虑到安全原因,两年之后必然要换轮胎。”
武田邦俊对外表示,“我们预测(中国)轮胎市场需求在今后几年将会有大幅的提高,每年需求量还会保持10%的增长,所以我们也要迅速调整生产能力来应对市场的需求。”
东洋轮胎设立全资子公司的目的也在于此。此前,东洋轮胎曾与台湾正新轮胎成立两家合资轮胎厂,但在建立独资工厂前已决定从中退出。
东洋轮胎曾表示,受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的刺激,中国轮胎市场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增长,这是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主要驱动力。
但与此同时,国外市场的需求却依然处于萎缩状态。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米其林的净利润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71%。
米其林在公告中表示,由于营收下滑9.8%至148亿欧元,2009年净利润降至1.06亿欧元。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汽车厂商和卡车公司的需求下滑。
显然,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中国轮胎市场与海外市场已是冰火两重天。
另一方面,同中国公司过于依赖国内市场相比,轮胎列强还具备全球调配产能的优势。
那家山东轮胎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外国公司的全球布局的能力是现在的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同中国公司相比,外国公司并没有受到多少‘特保案’的影响。凭借全球生产和营销网络,他们可以灵活的调整产品的目标市场。”
记者了解到,就在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导致出口受阻后,住友公司立即对出口序列进行了调整。住友常熟轮胎厂原本承担的对美出口订单被交给日本和印尼的工厂完成,该厂则负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订单。
知情人士也曾告诉记者,“在应诉对华轮胎‘两反两保’调查时,外资公司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