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轮胎特保案”伤害了谁?

2009-09-25 09:19:05

  9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今后3年,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依次征收35%、30%和25%的特别关税。据报道,此举将造成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的损失高达11亿美元。

  同时还将涉及中国国内的轮胎产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生存和发展。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是在报复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惩罚性关税,中美之间贸易大战一触即发。

  消费者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其对消费行为又会带来哪些影响?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携手央视《今日观察》栏目,对3551位消费者进行了在线调查。

  贸易保护不得人心

  调查数据显示,近7成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特别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同时,也有45.7%人表示,这是美国政府不想失去美国钢铁工人支持的一种权宜之策。当被问及此次征收特别关税的影响时,“增加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对中国轮胎产业造成严重打击”成为大多数受访者的共识。

  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得到了公众的认同。数据显示,有32.4%的人支持中国对美国其他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30.5%人认为应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另外还有3成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向世贸组织申诉来加以解决。有专家表示,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表面看似乎很合乎WTO的相关程序,实际上其依据的法理不足,对于这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中国予以反击是有理有据的。

  据了解,轮胎特保案在打压中国轮胎产业的同时,也将影响美国众多经销商和原料生产商的利益,估计美国将有2.5万人会因此失业。其也遭到美国轮胎产业界及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三大汽车业巨头和美国消费者的普遍反对。

  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

  面对美国政府的一意孤行,中国网民表现出了理性和务实的一面。在消费行为上,62.9%的人更看中性价比,“价位一样,哪个国家的产品质量好就会买哪个”。同时,也有33.3%的人选择支持国货。更有网友留言,加收关税虽然短期内能满足美国个别行业和部分阶层的利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对美对中都是很大损失。

  由于美国对我国轮胎征收高关税,预计我国轮胎出口美国将减少50%以上。面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中国橡胶行业协会提出,包括整车配套与政府采购以民族品牌轮胎为主的7点建议。有业内人士称:“同等质量的产品,外资品牌价格要比我们贵35%左右。如果7点建议可以被采纳,那么,民族品牌轮胎企业也不用寻求出口。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

  有专家表示,贸易保护主义,虽然短期内保护了本国某特定行业的体系,但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单一的经济保护政策挽回不了特定产业的利益。国家经济也不可能靠单一产业来带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的是各国共同参与。而美国政府的所谓轮胎特保法案,不仅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的正常贸易,也意味着世界贸易体系的倒退。

作者:严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