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反思轮胎特保案:小轮胎是怎样成为“大棋子”的?

2009-09-21 09:14:30

  如果说2001年的9月11日让美国心存阴影,那么8年后的“911”也让中国汽车轮胎业心留阴影。当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裁定中国轮胎特保案后即引发轮胎行业强烈反弹。在全球其它地区也意欲挥舞“反倾销”大旗之时,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中国轮胎业只有两条路:一是转攻内需;二是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坚决反击“保护主义”。

  最新消息是,商务部已委托相关机构,对美国生产的进口汽车进行相关调查工作,立案调查的美国产汽车主要为整车。预计9月底前相关调查将结束,一旦确认存在倾销、补贴行为,商务部最早将于10月底前宣布惩罚措施。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对美国汽车产品立案调查可能会从反补贴的方向着手,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对美国汽车业的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救助,已经构成了不公平贸易竞争。

  2008年我国汽车进口总量为40 .8万辆,从美国进口汽车2.9万辆,下降8%。目前进口汽车主要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旗下的凯迪拉克、别克、道奇、悍马等品牌,多数为轿车及SU V车型。

  目前美国三汽车巨头、进口汽车代理商等利益相关企业,都在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美国通用汽车发表声明称,“将继续积极致力于促进两国间的沟通交流,以减少贸易摩擦”,而克莱斯勒方面则表示会“静候具体政策”。

  布局

  小小轮胎何以被摆上棋局成为争夺焦点?

  2008年轮胎销售数据显示,本土轮胎企业轮胎出口出口量占到总销量的接近60%。这也摆明一个目前的事实,本土轮胎企业都以出口作为主攻方向,也作为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渠道。而追溯起来,这种重外轻内的做法,已经维持了十余年。

  海外高利润市场的诱惑

  时光倒流到十多年前。当时,跨国巨头进军中国步伐还缓慢,美国本土的主要轮胎生产厂商固特异、库珀的工厂也还没有进入中国,而中国轮胎出口产品数量还寥寥无几。彼时的本地的轮胎制造商都还是“香饽饽”。“当时我们和上海大众等整车厂形成合作关系时,其它整车厂也想让我们作为配套,还得托关系走后门。”本地一大型轮胎制造商的有关负责人回忆往昔时还满含感慨。

  面对当时国内汽车保有量较小,需求不多的困境,各大轮胎企业也在努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渠道。“我们当时的负责人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却惊讶发现,高性能轮胎的钱可以赚得很容易,利润高得超乎想像———一条高性能胎的利润相当于7-8条普通小车胎。由此我们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扩大大胎的生产规模,并将重心开始逐渐转向海外。”言及当初的海外路线转移,该人士表示。

  这也由此开启了国内轮胎企业进军海外的大幕。此后,除了国内众多大型企业,连内地大量不知名的小型轮胎企业,也相继加入了接受国外订单,然后大量供货的历程。

  信用体系滞后致企业更愿出口

  目前中国轮胎企业中同一款型号的产品出口给国外,价格不但低于当地其他同类产品,甚至还比国内同一款型号产品售价要低约10%。本地一位轮胎制造商认为,国内市场信用体系滞后,导致资金流不顺畅,也是促使企业乐于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出口市场上,国内轮胎出口商与美国进口商签订合约之后,进口商只需要提供信用证,出口企业就可以去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并在生产之后发货。其间,资金流顺畅,不存在违约风险或风险很低。虽然价格会低于国内,但是积少成多,完全可以通过庞大的销量获得可观的利润。

  相比之下,国内销售市场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应收账款不但难以及时到位,甚至容易出现欠款和违约,而且,在涉及多个关联方的情况下,欠款清缴的成本也非常高。考虑到付款方式带来的额外财务成本,及其中存在的违约风险,对内销售的报价通常会偏高。因此,逐渐导致国内众多轮胎企业主攻国际市场,却冷落了国内市场。

  据海关统计,2009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出口轮胎1.3亿条,其中,对美国、欧盟、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分别出口轮胎3307万、2542万、1777万和1698万条,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合计占同期中国轮胎出口总量的71.7%。目前,美国轮胎产能约3.5亿套,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数量占据美国市场的1/5。虽然美国当地几大轮胎制造商已放弃了低端轮胎市场,但大量来自中国的产品加上低于本地产品的价格,还是让当地的钢铁工人联合会,开始忍不住将怨气发泄在中国企业身上。

[next]

  开战

  美国执子先行,把棋下到中国家门口来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不得不面对一片萧条的经济环境,而此时中国轮胎产品出口却创下历年最高。面对源源不断登陆美国市场的廉价轮胎,失业率不断上升的美国工人终于开炮了。

  轮胎特保案尘埃落定

  今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对中国产轮胎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调查程序:中国输美轮胎实施配额限制(从进口4600万条减少到每年2500万条)。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再次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后1-3年内对中国产轮胎加征55%、45%和35%不等的关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理由是,2004至2008年美国自中国进口轮胎数量增215%,金额上升295%,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

  而在布什执政美国期间,美协会共提出了6次针对中国产品的特保调查申请,但最终都被驳回。就在人们对本次裁决还不致过分悲观时,9月11日,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宣布,决定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由于在美国市场,中国轮胎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日韩产品的固有价差保持在15%,因此戏剧性地特保案最大受益者变成了日韩轮胎企业。

  下一个“雷区”会在哪里?

  与此同时,战火开始进一步蔓延。

  继美国之后,阿根廷政府部门上周也表示将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届时不排除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一旦这一做法蔓延,中国轮胎出口南美洲的大门或将关闭。

  转战欧洲呢?答案也不容乐观。与美国提出反倾销的做法不同,欧盟国家技术壁垒逐年高筑,已将众多中国轮胎企业拒之门外。按照今年开始推出的ECE117认证,欧盟规定所有轮胎产品必须在噪音方面达标。2010年,将在此基础上,增加湿地合格标准,同时,规定10多种原材料(如环保油)必须受到欧盟认可,才能进入欧洲市场。这对于国内出口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价廉产品,无异于下了逐客令。

  而亚洲市场的印度,向中国产品说“不”也早有先例。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消息显示,2008年10月份以来,印度已经接连对中国进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包括反倾销调查10起,涉及产品就包括汽车转向轴、炭黑、轮胎等,涉案金额高达15亿美元。在今年5月18日,印度第五次发起对中国乘用车轮胎的特保调查。

  新兴市场已闻到“内战”血腥味

  退而求其次,众多中国轮胎企业纷纷踏上开拓新兴市场的征途。可是,特保案的出来,全球其它市场已经隐然闻到一股“内战”的硝烟味。由于输美产品比例很少,加上主要以生产斜交胎为主,本地的珠江轮胎并不算是本次“涉案”企业,可是,市场部经理董文芳丝毫掩盖不住内心的焦虑,“公司已经开始对轻卡半钢子午线轮胎上量。”在她看来,目前公司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南美市场都显得不太安稳。回到国内市场发展,是珠江轮胎准备尝试的一条出路。

  近年,新迪轮胎输美产品只占了不到20%,特保案虽然未对其现有销量带来巨大影响,但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汉斌仍然愁眉不展“其它地区的稳定销量,想保住恐怕不易。人们认为出口主攻其它地区的企业逃过一劫,根本不可能!”

  应手

  弱局之下,中国轮胎业这颗棋又该如何顺势拆边?

  面对轮胎特保案的不利,中国企业如何在政府支持下打好轮胎这张牌呢?

  “自保措施”:政府估计会批,但会打折

  在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对轮胎特保案划上了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句号后,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回应,表明要对美国进口汽车和肉鸡方面发动反倾销的决心,另外,也组织了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进行了磋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将会在三方面支持轮胎企业的发展:第一,继续坚决交涉;第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制订包括轮胎上下游产业支持的措施;第三,支持轮胎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橡胶协会向政府提出了系列建议。其中,包括整车配套以民族品牌轮胎为主;出口退税税率由现在的9%恢复到以前的13%-15%;主要原材料进口关税由目前的20%多降至5%甚至全免;政府采购也能以自主品牌为主。

  “这种希望政府搭救的建议,估计国家会审慎考虑,不会轻易答应。如果最终答应,也很可能在幅度上采取折衷方案。”对此,广州证券研究所特别研究员张广文并不看好。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上规模的轮胎企业达到了586家,其中亏损90家,达15%。不过,整体毛利率为近三年最高,平均达13%。除经济复苏外,上半年成本下降是主因,协会提到的几项自救建议,对出口来说,只能消弭高关税带来的影响,对短期内解决企业在当地的销量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这将继续国内企业对这种低附加值产品输出的做法,并不利于整个轮胎业借机进行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

  新突破点: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

  美国此次开征的特别关税,主要涉及半钢胎及小规格全钢胎。这其实也迫使中国轮胎出口企业要考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特别是将高性能轮胎这个领域,作为攻占美国市场一个新的突破点。

  在出口美国占主要份额的企业来说,万力轮胎的输美产品中,高性能轿车轮胎系列虽然也受到影响,但比起其它低端产品无法承受35%的高关税,这部分高性能轮胎的利润空间会相对高一些。目前,该集团旗下的万力高性能轿车轮胎,占美国高性能轿车轮胎替换市场份额,已从去年的8%上升到约10%。同样,杭州中策轮胎也不甘心在美国市场退出,在寻求对高档领域的市场进行突破同时,已经逐渐加大了技术研发方面的费用,提升产品附加利润。

  另辟空间:转战国内市场

  对于本土轮胎品牌杀回国内,国内的经销商尤其华南地区的一些连锁快修店、美容店却并不看好。叶先生从事轮胎销售二十多年了,目前,他销售的轮胎品牌基本上被几大跨国轮胎巨头的产品所垄断。他了解本土品牌的轮胎,知道确实不乏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可是,他必须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作为商家,如果拿货回来一直都卖不出去,他还是要以利润为先。毕竟,国产轮胎的品牌认知度过弱,导致在本地消费者心目中,所考虑的都是车辆原配胎品牌及形成品牌美誉度的跨国巨头产品。

  “前两年我们已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在保持对中东、非洲等地区供货外,国内市场已开始成为我们慢慢渗入的一个主攻方向。”新迪轮胎公司副总经理周汉斌已开始谋划怎样在与国内经销商合作方面后来居上。

[next]

  变数

  强者对弈,优势并非一定能转化为胜势

  不过,此番由特保案引发的贸易战中,中国轮胎企业可能并非唯一的输家,事件进展仍存较大变数。

  或引发美更多行业对中的申诉

  目前正是奥巴马政府打算依赖工会组织来推行医疗改革提议的重要时刻,他根据“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提请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三年惩罚性关税,应当能够在近期巩固美国蓝领工人和工会领袖对他的支持。但问题是,此举可能引发美国更多行业针对中国进口的新一轮申诉。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可能会迫使奥巴马政府面临更为艰难的选择,奥巴马政府一直小心谨慎地在支持美国工人和维护自由贸易之间保持平衡。

  美就业状况或雪上加霜

  美国就业状况可能同样难以得到什么实质性改善。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认为,中国轮胎的大量涌入给美国工作岗位带来了冲击。但分析却认为,美国如果通过加征关税将中国产品排除在外,将导致轮胎分销和零售领域近25000人失业。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普吕萨指出,美国借助轮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个就业岗位,就将会另外损失25个就业岗位,结果是美国将会损失2 .5万个就业岗位,这其实对美国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放弃物美价廉的中国轮胎产品,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也是一重大打击。中国轮胎在美主要进口商和分销商D el-N at Tire总裁梅菲尔德预计,美国未来60天市场就将见到一些大幅度提价举措,入门级轮胎价格可能会提高至少20%。不仅如此,许多美国轮胎经销商指出,他们之所以从中国购买轮胎,就是因为美国企业已放弃在本土产这一薄利产品,即使实施了特保,美国厂家也不可能重开生产线,而不过是迫使美国经销商到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品。

  中国反击的影响不可小视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务部对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首次针对汽车产品与美国展开正面贸易战,这可能对国内汽车业特别是美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最新消息是,商务部已委托相关机构,对美国生产的进口汽车进行相关调查工作,立案调查的美国产汽车主要为整车。预计9月底前相关调查将结束,一旦确认存在倾销、补贴行为,商务部最早将于10月底前宣布惩罚措施。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对美国汽车产品立案调查可能会从反补贴的方向着手,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对美国汽车业的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救助,已经构成了不公平贸易竞争。

  一旦相关惩罚措施出台,美国进口车在国内将变得更加边缘化。过去为平衡中美贸易逆差,我国商务部多次以特别优惠的方式从美国批量采购进口车,这样美国进口车才有一定销量保证;随着贸易战开打,预计未来这种“帮助”美国进口车销售的方法将会被弃用。

  目前美国三汽车巨头、进口汽车代理商等利益相关企业,都在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美国通用汽车发表声明称,“将继续积极致力于促进两国间的沟通交流,以减少贸易摩擦”,同时相信“当前的贸易争端能够通过建设性的方案得以解决”。而克莱斯勒方面则表示会“静候具体政策”。

  后招

  棋到中盘,我们还有些什么算路可行?

  目前来看,如果中美双方都能在轮胎特保案上保持一定克制,应该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一旦这两个全球最大的贸易体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不仅将冲击全球贸易体系,也将对双方的国内经济复苏进程造成严重冲击。当中国商务部出台反制裁措施后,美股急跌即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异常担忧。

  诉诸世贸组织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做出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又表示,他对中国政府的不满不感意外,但表示他相信这一事件不会引发贸易战。中国选择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的肉鸡和汽车产品两个出口类别反倾销亦显示,中国的反应是有节制的。

  此外,上周我国商务部迅速将轮胎特保案诉诸世贸组织的举动亦表明,我国希望将贸易摩擦保持在国际法的框架之内,这标志着双方的分歧或许是可以控制的。

  美车企在华优待不再

  亦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事件可能对两国在相关汽车领域合作上造成一定障碍。中国政府可能会重新审视美国汽车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很明显,美国政府并未意识到其汽车企业在中国高速发展中得到了多大收益。过去几年我国对美国汽车企业以及美国进口车支持力度在各国中都是最大的,无论是通用、福特还是克莱斯勒在国内的发展都受到鼓励,我国还每年以数十亿美元的支票向他们批量采购进口汽车。有分析人士预计,这种优惠待遇未来将不可能再出现了。

  在零部件进口上,原本实施四年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从今年9月1日起被迫取消,这一事件已引起商务部对欧美汽车零部件进口及组装风潮可能兴起等问题的重视,相关后续政策亦在酝酿之中,预计政府也将从项目审批和新车准入等多个领域重新规范。

  在涉及未来汽车业发展的相关领域,如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等,我国政府也不太可能去重点关注美国汽车企业的合作计划。而这些领域的推广,恰恰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动;这方面,日系企业可能将抢得先机。

  中美车企海外合作项目或受限

  此外,轮胎特保案正好还发生在中国多家汽车业正欲收购美国汽车资产的背景之下,这或将让这些收购项目的审批变得更加困难。四川腾中重工一直有意收购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双方还签署了收购协议,但这一计划一直未得到国家商务部审批;据称,商务部认为该项收购计划很多地方不明晰,要求腾中重新报批。

  此外,北汽集团日前明确将通过入股瑞典科尼赛克集团(K oenigsegg)的方式,试图曲线参与到对通用汽车旗下萨博的竞购之中。由于悍马和萨博都是被通用计划出售的不良资产,现在这两项计划都遭遇了轮胎特保案,预计商务部态度可能更加谨慎。

[next]

  轮胎企业“掉头样本”

  ●中策 三招应对美特保制裁

  如果说输美占其50%以上份额的华南轮胎深陷阴霾,那么中策尚算幸运。这家浙江对美轮胎出口最大的龙头企业,并不是全靠美利坚吃饭的。在近期的排名中,中策排名全球轮胎企业13位,去年中策的年销售额达148亿元。

  早在轮胎特保案之初,4月份,中策便转变策略,“我们的出口面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市场的损失其他新兴市场都可以弥补。”中策法务部经理许友名透露了中策的应对举措。

  第一招:开拓新兴市场。目前中策生产的轮胎品种较丰富。沈金荣称,9月11日停止出口的轮胎,全球都可以使用,将会销往其他国家。

  第二招:扩大内销份额,优化经销商网络。当轮胎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变后,面临巨大的国内市场增量,目前中策已将经销商网络下沉到了县一级,面对面销售给普通车主。

  第三招,优化产品结构。虽然也为固特异做代工,中策方面表示,坚持做强自主品牌,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款新产品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产品的结构进一步调整,多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

  去年,出口美国轮胎4600万条,而今,出口美国市场受阻后,国内的轮胎数量会激增,沈金荣认为市场上的轮胎价格有下降可能,并非说要出口美国的轮胎都能在国内市场上消化。

  ● 韩企 输美订单或部分转移

  对于上周外电报道“韩国最大轮胎制造商韩泰轮胎和锦湖轮胎将以在越南和匈牙利工厂生产的轮胎,取代在中国生产、输往美国的轮胎。”韩泰轮胎一位内部人士却予以否认,并称韩泰轮胎自1996年进入中国,在浙江嘉兴、江苏淮安各有工厂,年产能达到2800万条,其中嘉兴工厂年产量355万条出口国外。而韩泰去年在全球五个产地的销量是7800万条,中国工厂的产能仅次于其韩国本土。

  韩泰方面称,嘉兴工厂的运营正常,加之从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后,及时调整了出口结构,开发的新兴市场也多起来,美国受特保的部分可以找到其他市场来替代。此外,韩泰方面称这次被美国纳入课税范围的数量只不过占总产量的4.5%,而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韩泰会继续保持其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弥补美国市场的损失。

  一位嘉兴对外经济贸易局的官员对于韩泰嘉兴工厂的处境心怀忧虑,去年,韩泰轮胎(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轮胎813万条,出口2.31亿美元,占到了全省出口金额的48.5%,占浙江全国出口金额的6.32%。其中出口美国1.13亿美元,数量355万条。一旦这些订单转移到了嘉兴工厂以外的产地,对其将是极大的打击。

  锦湖轮胎赵姓人士则表示,锦湖在国内的年产量为2600万条,其中南京工厂1300万条,此外,在天津、长春也设有工厂。50%的产品用于出口。目前并未有减产情况。早在年初美国开始对中国轮胎调查之时,他们便感觉有变,迅速将订单向中国工厂以外的产地转移。

  ● 万力轮胎 加大布局内销网络

  2009年上半年,万力轮胎已经完成广汽集团、神龙富康的技术合作,以及对比亚迪的配套。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全钢轮胎内销量比例,也从年初的35%左右上升至当前的80%左右;国内整车厂配套额比年初增长超过50%;6月份当月销售量已经达到了98.29万条,其中半钢高档胎销售23.05万条,国内销售近25万条。未来3-5年内,由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牵线,对本地日系品牌制造商的供货量可望得到提升。

  针对以往国内企业厂家订单生产忽视终端市场这一现状,万力轮胎已开始加大广州自建渠道力度。9月份,与万力轮胎形成合作的经销网络新开了15家,目前已达到38家,计划到年底破100家。

  企划部部长封建萍并不认同关于产品仍然靠价格取胜的质疑。“这些合作的店面,万力主要供应高性能系列产品,而且,在给予各经销商的返点只针对高端产品而言。同时,将仿效进口品牌成功经验,重点提高产品售后服务,尤其是酝酿将24小时救援作为增值服务之一”。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