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跨国零部件企业正加速中国本土化进程

2009-07-23 07:55:02

  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冲击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整车企业的供应商,无疑也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亚太区总监兼驻中国首席代表陈以龙博士向记者这样描述零部件供应商的现状:“通用、克莱斯勒破产重组之后,福特面临更多的担忧。因为美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大多同时供应三大集团。通用、克莱斯勒的破产会影响大型零部件企业的供应情况,如果面临巨大损失,福特也不能幸免,整个供应链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幸运的是,供应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垮掉。”

  虽然没有垮掉,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危机。越来越多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思考未来的利益增长点究竟在哪里。如同整车领域出现的大规模收购重组案一样,零部件供应商们也正因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而加剧整合。并购重组之后,摆在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便是本土化。

  本土化是跨国零部件企业强化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开拓全球市场、推动全球营销战略进程中,国际化和本土化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实现营销的国际化,是跨国零部件企业终极的营销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必须适应各国市场目标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做到“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为此,跨国零部件企业必须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融为一体的营销理念。

  作为零部件巨头企业的电装正在积极开展中国的本土化进程。由于受到通用、克莱斯勒破产重组、丰田业务亏损等牵连,电装在欧美、日本的业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记者了解,目前电装在中国的事业规模还比较小(约占全球的5%)。山田昇透露,电装近期的目标是达到中国市场份额25%,电装中国达到全球的20%。“我们希望能加大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山田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未来市场的增长点将向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转移。”毫无疑问,跨国零部件企业应该强化在以上地区的竞争力,本土化进程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中国成为跨国零部件企业采购的重要战地

  相对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其他的新兴市场,中国无疑是兼有成本与质量优势的重要市场。回过头来看,最初是北美三大整车厂受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采购的力度,随后包括其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来自于欧洲的大型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也投入到中国采购的大军中。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有较强的战略能力,十年前就开始全球采购战略,并且业绩不凡,如德国博世公司。有数据显示,目前国产零部件仅占20%-25%,外资(控股或独资)零部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不乏德尔福、日本电装、住友、美国德纳、法国法雷奥、日本富士通电子等零部件跨国巨头。时隔5年,这股热潮依然未退。

  中国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全球采购目的地,不少公司在设立中国采购的目标时雄心勃勃,如果将他们的总目标采购量加起来,从2003年到2008年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设立的各类采购中心也达到约400到500家。

  慧聪思考:

  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国内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在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产品的生产,产品主要涉及到座椅、电池、车轮、保险杠、万向节、传动轴和挡风玻璃等,这些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上,很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等方面都依赖世界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而且其产品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

  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当跨国零部件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并加快其本土化进程的时候,如果中国的本土零部件企业还是在一味地模仿和依赖,那么中国零部件企业在自己的这一巨大的市场上将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作者:戴娟辉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