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采埃孚 2025-04-29 17:56:26
品牌首页

在全球商用车行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采埃孚作为行业技术巨头,正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筑建起了足够坚固护城墙,在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服务全球市场。

2025年上海车展现场,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莱尔教授、博士与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于素杰,就中国市场战略、AMT技术演进、新能源布局及行业趋势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度解读,展现出了这家百年企业以技术为核心、以本地化为本的发展韧性。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深耕本土化,将中国置于全球战略核心坐标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零部件企业之一,采埃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早已超越单纯的“生产基地”定位。

目前,采埃孚商用车在中国已布局9大制造基地,覆盖传动、制动、转向、底盘、电驱动等核心产品线,且产品迭代速度显著加快。从传统AMT变速箱到新能源电驱桥,从制动系统到ADAS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全球领先技术正以“中国速度”实现落地。

“本土化不仅是产品的国产化,更是供应链、研发、质量乃至整个运营体系的深度本地化。”彼得·莱尔强调,面对中国市场复杂的需求和法规环境,采埃孚建立了独特的“全球协同+区域自主”模式:全球产品线负责技术定义和能力建设,中国区域团队则主导生产布局、供应链本土化节奏及客户需求响应。例如,混动变速箱和电驱桥的国产化过程中,中国团队不仅逐步推进零部件的本地采购,更针对中国超载场景、电价差异等特殊需求进行了适应性开发。部分产品甚至实现“中国研发、全球应用”。

而在合作模式上,采埃孚秉持开放姿态,通过合资公司、战略伙伴关系等多种形式深度绑定中国市场。目前,采埃孚与福田、远程等本土车企的合作已超越单纯的“供应商-客户”关系,而是转向技术共创与生态共建。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莱尔教授、博士

从市场深耕到技术突围,对AMT依然有信心

尽管近两年中国商用车市场受消费降级影响,AMT变速箱装机率增速有所放缓,但采埃孚对其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彼得·莱尔分析:“AMT的核心优势在于油耗经济性和驾驶舒适性,一旦用户体验过,很难再回归手动挡。”数据显示,国内重卡AMT装配率已从2020年的不足15%提升至2023年的近30%,且在中长途物流、LNG重卡等场景中,AMT正从“可选配置”变为“主流配置”。

在中轻型商用车领域,采埃孚也正在通过“AMT+AT”双路线布局抢占先机。

于素杰介绍,嘉兴基地量产的6AS、9AS变速箱针对中国中卡市场设计,首配福田康明斯动力链,凭借紧凑设计和高性价比,月销量已从百台级向千台级迈进。”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于素杰

与此同时,源自欧洲的爆款产品Powerline自动变速箱(AT)也被寄予厚望。这款2022年在欧洲推出、2024年北美量产的产品,以高效节能和高可靠性著称,未来将针对中国中卡和客车市场推出定制化版本。

采埃孚AMT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与整车的深度协同和价值彰显。例如,传胜变速箱集成的智能换挡策略,可根据实时路况、载重数据动态调整挡位,配合预见性巡航功能,实现油耗降低约4%。“我们不仅卖变速箱,更提供基于TCO的优化方案。”彼得·莱尔强调,这种“产品+数据+服务”的模式,正是采埃孚在AMT红海市场中突显价值优势的关键。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尽管变速箱是采埃孚在商用车行业的核心业务板块,但其产品布局却不局限于此。

脱碳浪潮下布局新能源,多技术路线并行

面对中国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快速提升,采埃孚以“中央电驱+电驱桥”双路线构建出了产品矩阵。

采埃孚的AxTrax和CeTrax系列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很好的TCO,因为它们从能耗、效率、可靠性和质量等方面,都非常有竞争力。其中AxTrax2针对标载长途运输,采用标准化逆变器和多电机配置,支持4×2和6×4车型;CeTrax2则聚焦重载和复杂工况,可满足超载场景下的动力需求。2026年一季度,采埃孚嘉兴基地将量产首款电驱桥,随后中央电驱系统也将落地。此外,采埃孚在本地化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也在国产化零部件。未来也会持续进行国产化和优化,

“中国客户对电动化的需求极其多样化,有的追求极致效率,有的需要高承载能力。”彼得·莱尔指出,AxTrax2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客户根据场景灵活选择电机功率和电池配置,而CeTrax2的高强度结构则专为中国重载工况优化。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此外,针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关键辅件--无油涡旋式电动空压机已进入研发收尾阶段,相比传统活塞式产品,其具有无油设计、低噪音、低振动、轻量紧凑等优点,在额定操作点下,噪音可控制在约67分贝,维护需求显著低于传统电动空压机,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在纯电与燃料电池之外,采埃孚认为混动技术在中国仍有广阔空间。

“部分城市对排放的限制要求车辆进入市区时使用纯电模式,而长途运输又需要发动机续航,混动恰好解决了这种矛盾。”彼得·莱尔解释,采埃孚混动变速箱基于传胜平台开发,通过集成电机模块,可实现纯电、混动模式无缝切换,不仅适合长途干线运输,也能满足中短途接驳和城郊运输场景。

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对制动和主动安全系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埃孚2025年量产的下一代模块化制动系统mBSP XBS,集成ABS/EBS功能,支持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其自动驾驶版本通过完全冗余制动可满足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需求。

把握行业趋势,以ACE战略引领变革方向

“在整个商用车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和全球基本上都是沿着ACE这三个方向,A是指自动驾驶、ADAS,C是指Connectivity网联化,E就是指电动化。”彼得·莱尔表示。

同时,彼得·莱尔将中国商用车电动化的成功归因于“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对碳排放的严格管控和补贴政策加速技术落地,而电动卡车的TCO优势则形成市场自发驱动力。

彼得·莱尔说:“中国电动商用车的渗透率远超欧美,这不仅是市场规模的领先,更是技术创新的前沿。”中国车企在换电重卡、超快充技术上的探索,正倒逼零部件企业加速迭代。

在自动驾驶和ADAS领域,技术的发展更多受场景和法规的驱动。

在自动驾驶方面,中国成为先锋,因为在一些应用场景上,已经看到了一定的投资回报率去驱动技术发展。

ADAS更多是由法规推动。例如JT/T1178.1/.2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1和第2部分刚刚发布了更新,AEBS和制动系统的EBS都已经作为大部分重卡车型强制安装的法规项,这会极大地推动像AEBS这样的新技术发展。

中国在智能网联领域的领先地位,为采埃孚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商用车的网联化不仅是数据采集,更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TCO。”彼得·莱尔指出,采埃孚正与国内科技公司合作,探索车路协同、OTA升级等前沿应用,目标是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以创新筑建护城墙,采埃孚深耕中国市场

结语:

从AMT的持续渗透到新能源的全场景布局,从本地化制造到生态化合作,采埃孚的中国战略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彼得·莱尔和于素杰看来,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复杂性与活力,恰恰是企业创新的最佳“试炼场”:这里有最严苛的成本要求、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快速的技术迭代,而采埃孚的应对之道,正是将“全球技术”与“中国智慧”深度融合,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筑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墙。

作者:吴一 来源:卡车网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延展阅读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