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西藏物流人,跨世纪藏区记忆
“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一行三人在日喀则集合出发。我是司机,驾驶着东风经典的长头卡车东风EQ140从仲巴县到那曲。同行的是往返尼泊尔的生意人和国营皮革厂的职工,途中我们一起拍照合影留念。”体格硬朗的达拉指着照片,仿若回到30年前的崇山峻岭中。
接着,他用磁性的声音娓娓补充道:“大约有一千多公里吧,要翻九座山,坡陡、山高、路窄,一路上充满危险。现在有铺装公路比较舒适,那时全是崎岖的小土路,我一个人足足开了三天,真得很累。还有到阿里开车要半个月,开始感觉危险,后来就只剩下累了。”
危耸的皑皑雪峰,藏羚羊的摇篮,壮美的雪域风光,牦牛的乐园。遥想当年,交通不发达,牦牛运输为主,藏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巡防万里无人烟的荒漠,风雪磨砺了青年达拉的锋芒。
“与当兵相比,开车还是很开心的职业。尤其是能开上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功臣车东风EQ140,我心里充满了自豪。”
接着,达拉微笑补充道:“我曾跟师傅苦学了2年,那时的司机可是西藏的高级技术工种,找媳妇可是很抢手的。”据老人介绍,我们了解了在千禧年前,藏区条件普遍落后,无论是汽车兵还是职业司机,都是师傅一对一教出来的。
“要想车子不趴窝,必须自己开、自己保养、自己修车。当时路况实在太差了,再好的车也扛不住长时间的运营,修车也是必备技能。”老人指着照片上的长头车即一辆粗壮彪悍的东风EQ140,严肃地说道。
我们看着照片中的碎石子土路,瞬间觉得时尚达人的越野之旅只是儿时的天真浪漫。因为对藏区老一辈的经历来说,这一切是稀松平常、顺其自然的简单操作。接着,东风天龙·幸福卡车关爱团队也向达拉大叔送上来自东风人的敬意——一块“可靠的西藏物流人”牌匾。这不仅代表了达拉大叔的峥嵘过往,更是东风卡车在西藏的深刻印记。
见证日新月异,参与建设奇迹
“开了两年大车后,我去考了驾照。”达拉老人的一句话,让大家产生了好奇。原来,那个特殊年代没有驾照,大家都是无证驾驶。汽车是公家的,司机是公家的,藏区在90年代后才开始普及驾照。最为神奇的是,作为藏区第一批“合法司机”,获取驾照前的达拉已为人师表,开始带第二个徒弟了。
“变化太快了,30年前啥也没有,只是一片荒地。”在老人小女儿拉姆的陪同下,我们登上了“宗山小布达拉”俯瞰整个城市,达拉指着远方介绍:“以前都是空地,后来有了土房,再后来盖了高楼。现在有了人民医院、电信大楼、百货公司。”
从小土路到高速公路,再到铺装公路入乡,从土房到砖房,从一层到四层,再到高楼大厦,达拉老人作为平凡的建设者默默参与其中,并见证了日喀则从荒芜到繁荣的过程。
“国家建设太快了,交通改善了,现在有高速,开小车1天就可到了阿里。”坚毅的东风老司机眼中满是喜悦,激动地表示,“以前比较穷,衣服穿得不好,也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在什么都有,做什么都可以了。”
眼前这个花甲老人,已和英姿飒爽的帅气军装照相去甚远,不过达拉老人对家乡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他眺望着远方,满怀深情地说道:“西藏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东风援藏的建设,我很荣幸曾是东风卡车的司机。现在全是油路,交通方便了,运输也快了,内地的东西都可以运到西藏。车子多了,房子好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与此同时,达拉老人的小女儿拉姆表示:“小时候,爸爸开车时,我总喜欢围在爸爸的身边。那时候能开上东风的大卡车(东风EQ140)有很多的意义,这在同学里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是爸爸吃喝睡都在车上,我也很担心,后来条件好了以后,爸爸勤俭的习惯也一直保留着。”
拉姆始终把爸爸当作英雄一样崇拜,她感谢爸爸的辛苦开车,增加了家庭收入,让全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她感谢所有像父亲一样的物流为建设大美西藏做出的辛劳付出。
感叹日喀则变化之大,珍惜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退伍军人到西藏建设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感谢无数老一辈的平凡英雄,时时刻刻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西藏建设的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