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许多汽车企业陷入低迷甚至面临生死攸关的窘境之时,北奔为何能够在愁云惨淡之际实现逆势增长
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在正式更名之前叫做“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奔驰”,这样的名字似乎很容易让外人产生误解,以为其不过是中国众多依靠技术引进而生存的泛泛之辈,事实上,当真正走进这家公司时,你会发现这家军转民的重卡制造商并非如此简单。
这是2008年12月29日,冬日的阳光洒满了这个北方城市但并未给其增添多少喧嚣,但位于市郊的北奔重汽新的车桥生产车间,气氛则有些不同,与不少已经削减工作量的企业不同,这里的工人紧张有序地操控着数控机床,而踊跃来此参观的经销商、配套商则让周围的空气活跃起来。
祸起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已经为全球经济笼罩上一层厚厚的雾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破产、裁员、降薪等经济萧条的况味,重卡市场也在这场无法独善其身的危机中陷入了下半年的低迷,但北奔却成为这一轮危机中的异数,为这个寒冷的冬季增加了一抹暖色。
这一年,北奔重卡全年实现销售25038辆,同比增长67%,销售收入突破64亿元,同比增长60%,市场占有率达到4.5%,销售增幅位列行业第一,并首度超越上汽依维柯红岩,晋级重卡前六强,并且是六强中惟一保持全年增长的重卡制造商,而8年前的2001年,这家企业每年生产和卖出的重型卡车只有806辆。
当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时,许多汽车企业陷入低迷甚至面临生死攸关的窘境,北奔却能够在愁云惨淡之际实现逆势增长,北奔重汽总经理王世宏将其原因归于对“成长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坚持。
这样的说辞似乎显得过于笼统,但了解北奔历史的人却能深刻地明白这两句内涵丰富的话在2002年北奔与奔驰解除合同之后给这家重卡制造商带来的改变有多大。
1988年,作为兵器行业当时最大的军转民项目,中国北方工业集团通过引进奔驰NG80系列重卡技术成立了当时的北方奔驰也就是现在的北奔重汽,奔驰技术的引进显然在一开始就为北奔重汽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并成为北奔产品迄今仍受市场认可的最基本原因。
但是硬币都有两面,对于奔驰重卡技术特点和质量标准的坚持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尽管其在高端重卡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35%,但由于五六十万元的价格远远高出当时不到20万元的市场均价,加之合同在身,奔驰一方不同意以丰富产品线来拓宽市场,使其销售迟迟打不开局面,突破1000辆的口号一喊就是6年。
2002年,北奔重卡与德国奔驰公司解除合作合同。面对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等这样的老牌竞争对手,王世宏不愿意仅在高端市场分上微薄的一杯羹,而是开始利用优势,拓宽产品线,在市场终端发力,快速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也应运而生。 在王世宏看来,差别化就要有别于人,而几年来对奔驰技术的消化吸收恰为产品上的差异化提供了先天优势,而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则必须从高凳上跳下来,进入主流市场,而这个主流市场需要的最好产品不是技术最先进,而是最符合现阶段用户需求。
这一思路显然成为北奔此后的指导思想。
就在与奔驰终止合同的这一年,北奔在奔驰技术基础上推出了适合中国民用市场需求的C系列重卡,并通过在国内匹配动力总成,将价格从原来的五六十万元拉低至二三十万元,这款车的推出迅速为北奔打开了市场局面。同时,他们还改变了以直销为主的做法,开始建立经销网络和服务网络。
效果出奇地明显,2002年当年产销就突破了6年来未能突破的1000辆。两年后,北奔月产量达到1000辆,2006年则突破万辆大关,市场验证了北奔发展思路及战略的正确性。 而沿用这一思路,北奔也在几年内陆续开发出重型、中重型、中型三大系列500多个品种的8至40吨载货车、牵引车、自卸车及各类专用车,这些车型无不以技术性能好、载重量大、使用寿命长为特点,尤其是车架及悬挂系统的性能,令北奔自卸车底盘在用户中声名远播。
事实上,现在看来,北奔能够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下逆势飞扬与其谙和市场需求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而在自卸车方面的优势则成为其保持增长的重要助推力。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对用于运输物资的公路牵引车需求影响巨大,而受许多大型水电建设工地等青睐的北奔自卸车却受扰甚微。
但对于王世宏说,如果希望北奔能在中国重卡产品跃升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仅仅拘混于自卸车领域的优势显然不是长远之计,在他看来,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国内公路用重型载货车已然在向他招手。王相信,对重卡这样的行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在市场最需要的时候推出产品,而现在对北奔的一个大的考验就是,在继续梳理好网络的同时,判断市场机会并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