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审视中国商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难发现,营销的重心已不在“低价”而在“精准”。商用车企业在重新进行价格调整时,应当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丰富产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坚持在高、中、低,宽、窄,深、浅的不同细分市场错位定价,谋求整体市场利润保证;坚持投放市场的产品要“准”,即准确地契合市场需求,产品的价格要保持一定稳定性。
出口地区细分在南亚、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汽车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主销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消费者对汽车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不易接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针对该类型市场,商用车出口企业应整合提价来缓解消费需求弹性受影响:阶段性调整主力车型价格,减轻消费者的涨价认知;扩大市场促销活动,推进消费者购买行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线市场占有率。
例如俄罗斯、南非等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相对完善,消费观念较为成熟,更容易接受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中国商用车在制定新的价格策略时,应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中心,利用利润导向原则占领该市场。
价格除了受商品成本,竞争成本,市场导向等因素影响外,消费者价值感知也是衡量商用车产品定价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如南非消费者购买商用车产品时,不简单地关注承载能力,功率等因素,而是更看重产品的综合效益。也就是说,在同样功率的前提下,消费者更倾向于为轻量化产品支付更多的价格,原因是在政府相关政策允许范围内,轻量化产品的承载量更大,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