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影响日益凸显,但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开发研制、质优价廉的东风品牌系列车型仍在大量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多年来,东风公司在自主创新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面逐步加强合资公司技术创新的本土化导向,一面则大力推进集团以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的体系优化。 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中,一批创新成果已成为其效益增长的新亮点。目前,东风在重卡、中卡、轻卡、轿车、微型车等领域的自主品牌车型已达2776种。 公司党委书记徐平说,东风人在改革开放30年间,从不放弃自主技术创新,最终厚积薄发,企业的竞争力快速增强。 早在创业初期,东风人就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精神,群策群力,先后攻克了工艺、设备、工序等一道道难关,形成了两吨半、三吨半越野车,以及五吨、八吨载重车的生产能力。随后,在1982年,首批东风五吨载重车117辆、两吨半越野车及其配件出口苏丹,实现了东风对外创汇零的突破。 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自1992年起至今,东风公司先后与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起亚、康明斯等国外公司组建了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导入国际先进平台模式的基础上,东风公司加快自主研发体系和流程建设,充分利用多元国际合作条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188名、高技能人员224名出国到合资方母公司进行培训、培养。据统计,公司研发费用已从最初的数百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2.75亿元。 如今,东风开始实现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转折。比如东风标致307这款车型的开发全过程已由中方主导,在国外每生产1台就要向中方交纳25欧元的技术费用。此外,东风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场地车今年8月驶入了北京奥运赛场,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越野车东风“猛士”已获批75项专利,赢得了多项国家大奖。据悉,东风已研发生产的系列乘用车国产化率平均水平大幅上升,由最早的40%左右逐步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商用车在自主创新方面更是走在了乘用车前面,始终坚持做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作为合资条件下自主创新的产物———东风天龙,其搭载的东风DCI11发动机、D310驾驶室等关键总成,以及整车匹配,都整合利用了国际一流的技术资源。在技术导入或者联合开发的过程中,东风坚持自主,注重消化吸收,既保证了自己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又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今后进行更高水平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东风正加速建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年5月,旨在为研发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技术支撑的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新址在武汉奠基,首期投资7.5亿元。而与之相邻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研发生产基地,新工厂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首款产品将于今年底下线。 近5年来,东风公司共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65项,总数稳居行业第一。徐平还说,东风公司在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方面,商用车要巩固领先地位,乘用车要提速赶超,而清洁燃料和混合动力将是未来企业实现超越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