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点击收起

国际巨头抢占市场 中国商用车企应谨慎

2010-02-08 08:21:45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0%,国际商用车巨头一直窥视着中国这块令全世界垂涎不已的“大蛋糕”。特别是近两年,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国际商用车巨头争先恐后拉拢本土商用车企业,加速开拓中国市场。

  国际商用车巨头看好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势头,纷纷向本土商用车企业伸出了橄榄枝,沃尔沃、奔驰、曼等公司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加快渗透中国市场。除了市场向好外,中国的商用车低价格、高质量的品质深受终端客户的青睐,借助良好的口碑,国际商用车巨头使用联合投产等方式,抢占中国市场。

  依托跨国巨头的技术优势和营销网络,本土商用车企业的国际化似乎已经呈现明朗化,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宝贵的市场资源才是国际巨头的终极目标。记者借用吉利总裁李书福的一句话,不是让国外的汽车跑遍全中国,而是让中国的汽车跑遍全世界,我国商用车企业守土有责,要稳扎稳打,放慢“国际化”脚步,小心“被国际化”。须知,我国商用车企业不是让国际商用车占有中国市场,而是让中国商用车占有国际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小商用车品牌有90多个,其中自主品牌80多个,国内商用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资深行业观察家赵宇表示,“目前,强势的跨国巨头正在复制乘用车的合资模式,输入品牌和技术,我国自主品牌市场的主宰地位已不再稳固。”

  我国商用车产业正面临着绝好的发展机遇,世博会、低碳经济、房地产大发展等……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认为,商用车企业应摒弃恶性价格竞争,将其转化为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共同应对国际巨头的全球市场营销网络和技术、品牌的强势竞争。随着自主品牌商用车档次的提升,国产品牌商用车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且我国商用车企业坐拥中国巨大汽车市场,不妨放开步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而不应沦为“被国际化”的目标。

  我国商用车自主产权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而且经销商销售、技术培训、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产业链条趋于完善,这些都是我国商用车企业的优势。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跨国巨头之间存在的差距,商用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很薄弱,我们要把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合作当成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是实现商用车的制造技术、资本运转和企业管理“走出去”的桥梁,而不要受制于国际巨头,成为“被国际化”的牺牲品。

  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我国商用车自主品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借力国际商用车巨头,逐步进入其全球销售网络,为中国商用车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财资网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新闻反馈与咨询
查看更多车型,去精确找车
咨询看车
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