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蜷缩在物流园角落的老旧微卡里,膝盖抵着发黄的方向盘,后颈贴着冰凉的椅背金属支架,这是过去身高180cm、体重180斤以上卡友的日常困境。
此次,随着祥菱180俱乐部会员招募启动,我有幸以身高185cm,体重185斤的优势为卡友们体验祥菱Q双排小货车所带来的改变,当那辆春辰绿的祥菱Q双排小货车停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一场关于卡友空间觉醒的时代来临了。
方寸之间的肢体解放
拉开车门的瞬间,1.7米宽体车身投下的阴影如同一张邀请函。坐进主驾位的刹那,腰部记忆海绵的承托感能让常年劳损的腰椎发出舒适感叹。当座椅滑轨带着24cm的滑动余量徐徐后移时,我发现我的长腿也终于不必像之前试驾别的微卡时在油门踏板与方向盘之间委曲求全了,包括我自己的小车,其空间感也未必能有祥菱Q双排小货车所给予的畅快感。
抬头看向远方的视野,辽阔清晰,头顶一拳三指的空间余量(鄙人身高185cm,180cm的大哥应该能有两拳余量),让习惯性低头的肌肉记忆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后视镜里映出自己挺直的脊梁,竟多了几分陌生感,这是一个大个子常年开车所养成的坏习惯,不过别放弃,祥菱Q双排小货车应该会改掉我们这种坏习惯。
放下座椅靠背,这座“移动方舱”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温柔。座椅靠背165°放倒形成的临时床榻,让1米85的身躯得以完全伸展,透过全景前挡风玻璃,午后的阳光在车顶曲面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右肘不会碰到车门储物格里的保温杯,左膝也不会被中控台下方所阻挡,这种奢侈的肢体自由,让午休时光变成了真正的身心修复。
载人载物的空间辩证法
打开后排空间,惊喜之余,让我不仅幻想起了卡友乘坐时的感受和满足:当三名装卸工人不情愿的打开后排空间时,事实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80cm的前后排距让他们的膝盖距离椅背足有两拳空间,平地板设计则让他们安稳平放自己的双腿,身高180cm以上的大块头也不再弯腰做“低头族”,这样的画面对于长期奋斗在货运一线的卡友们来说,是不是很美呢?
当然,工作之余,各种订单,收据,日常用品的收放也是件麻烦事,不过不用担心,祥菱Q双排小货车早就为我们考虑好了。前排座椅之下两个暗格储物间可以存放订单、证件、收据等重要文件,副驾的超大储物格则可以用来存放日常用品和各类工具,不争不抢的设计,井井有条的空间合理利用,我忽然明白了设计师的深意,真正的空间智慧,在于为人与物都预留好尊严。
宜商宜家的货箱方程式
空间几何的运用造就了建筑史上好多经典的案例,但谁会想到在这一辆小小的微卡身上却也隐藏着大大的空间几何智慧,祥菱Q双排小货车的舒适驾乘空间从没有以牺牲货运空间来达到目的。当阳光在1.65米宽栏板上刻下的光斑时,2.5米长的货箱正以近乎固执的严谨演绎着装载艺术,无论是2.5米长的双人床垫、15袋水泥,亦或是30捆PVC管材的组合,在货箱内都能形成力学与美学的双重平衡,三面可开栏板的设计,也让城中村窄巷装卸化作优雅的探戈舞步。
想象一下,当黄昏时分驾驶着舒适的祥菱Q双排小货车优雅的驶进目的地,装着比别人更多的瓷砖或是板材,享受着货运人该有的轻松,这样的工作方式又有谁不会喜欢呢?
临别时,祥菱180俱乐部的招募海报在挡风玻璃上反射着微光。这个专为"双180战士"(身高180cm+,体重180斤+)所打造的联盟,正在征集用身体丈量空间的体验官,寻找着如我这般体型的卡友来体验祥菱Q双排小货车,或许当某个体验馆坐在祥菱Q双排小货车的驾驶舱中,悠闲的望见外面的风景时,会明白祥菱为这些大个子卡友们所做出的努力,那些曾被狭小驾驶室压弯的脊梁、被局促货箱耽误的订单,也终将在祥菱Q双排小货车的身上获得补偿。